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主流媒体常常会接到宣传主管部门的阶段性报道任务,如西部大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等等,但往往“最强音”是什么我们清楚,怎样鼓出来却不一定清楚了。换句话说,如何把高扬主旋律的精神转化为能引起共鸣的新闻形式和新闻语言,一直是各媒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和所在的要闻部这几年在政务报道中的新闻策划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要闻,我的理解是,国家和地区出台的重大方针和举措,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的新闻(政治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等)。要闻的必读率高正是因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2.
政务活动的报道,一直是市民报多年来的一个难点。《武汉晚报》近几年来在报道政务新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3.
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机构自主开展新闻传播的模式,如今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品牌。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传播模式,传递服务型政府的“政”能量,是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荣获2022年度“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和传播特点,探索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应如何“破圈”发展,打造更有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闻发言人或定期新闻发布会制度在西方始于19世纪后半叶,真正完善起来,则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新闻界长期以来积极争取人民知情权斗争的结果,因而成为人民了解权力机关活动的窗口;它也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影响权力机关的结果,政府的公关活动必然包含公共信息  相似文献   

5.
政务新媒体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成都发布政务融媒体联盟的成立,带来了良好的创新契机,可尝试从战略上健全常规新闻发布与危机新闻发布相得益彰的常态化机制,战术上不断完善新闻发布艺术、提升新闻发布水平,发展策略上注重内部研讨机制与引入外部资源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创区域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互相推动促进的,各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会推动国家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的推出。  相似文献   

7.
旁敲侧击     
会议摄影或者说会场摄影,可以说是中国新闻摄影中一道避无可避的“坎”。尤其对于党报来说.政务新闻是重中之重。既然逃不开,就要想尽办法把“开会”拍好。摄影记者都知道,拍会议是块难啃的“骨头”,通常环境单一、光线差、人物变化也不多,以往拍会议无非就是“排排坐,拍人头”。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大数据已经从一个技术热词,俨然成为了一种思维模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媒体技术和环境的不断变革,新闻媒体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作为新闻类型的重要组成——政务新闻,同样需要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新闻表达的变革,以满足社会公众想立体、便捷、全方位了解观察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政务新闻特征入手,尝试分析大数据给新闻尤其是政务新闻带来的表达方式上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6,(10):37-37
为了便于分析,笔将目前地市报的本地新闻分为三类:规定的政务新闻,即当地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调研、重大工作报道等;工作报道,指本地各战线、局以及所辖县市区的会议、活动、重大工作等;“三贴近”的新闻,指受读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娱、民生新闻.等。  相似文献   

10.
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萌 《新闻记者》2004,(4):43-44
近来,我国北京、上海、四川、广东、云南、安徽等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人们对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同样具有新闻发布性质的记者招待会,人们却极少述及,甚至普遍存在将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相混淆的情况(如2003年7月《新闻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政务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始终保持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例,分析和探究了新媒体政务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务报道通常"公文化"、"模式化",导致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政务活动新闻价值不大。实际上,政务活动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来源的"富矿",在完成权威严肃的"模式化"报道之后,只要认真挖掘,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味道鲜美的新闻"活鱼"。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政府重视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而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信息发布中承担主要角色,备受公众关注。新闻发言人如何履行好职责,提高传递信息的效果,树立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谈政府新闻发言人》一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对于推进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政务新闻?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及其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二是指党和政府安排和召开的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根据报道内容,政务新闻可分为领导活动类新闻、政务会议类新闻、政务权威信息类新闻、政策法规类新闻等。政务新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有性。  相似文献   

15.
韩姝  阳艳娥 《传媒》2021,(10):60-62
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博 《新闻世界》2010,(4):11-1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领导政务活动报道,因其人物显著性、事件重要性等因素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规定多,领导政务报道仍存在模式化、简单化的特点,过分注重领导讲话,通篇都是强调、指出等话语,不符合新闻规律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新闻贵在新。这不仅指新闻本身具备的新鲜性等内容特征,也指方式方法的创新。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下,媒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在坚守导向前提下,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努力提升政务活动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做到既要写好也要写活。  相似文献   

20.
张艳莉 《今传媒》2014,(5):145-146
随着新闻媒体信息传播量的急剧增加,按常规"出牌"的政务新闻很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各类新闻中,政府新闻传播的效果不显著,在当今媒体发展的同时新闻媒体为了提高自身新闻传播的关注度,已经普遍对政务新闻有了相当大的对策划方面的改革,不断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受众的目光,把政府的职能更好的向群众传达,把民声更好的向政府汇报。本文通过对政务新闻的策划,讲诉了媒体进行活动时候应该如何与政府互动,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把政府意愿更好的向民众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