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琴艺术之“禁”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琴艺术中"禁"的观念作为历代琴论中的重要议题,受到了当代琴学、美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却并未得到详细的阐释。而通过对琴禁观念进行释义和思想溯源,可知古琴之"禁"分别对琴音和琴人进行规定,它一方面受到了儒家尽善尽美的审美观和艺术功能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源自道家"返其天真"和技与道关系问题的探讨。通过这样的辨析,可知琴禁观念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却凸显了中国古琴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末的琴艺术专著《溪山琴况》,在相当程度上总结了中国的琴美学。它所表达的有关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中国音乐美学的高峰。全文论述了24个范畴,为琴艺24种状况,重点论述了音乐的境界为和,琴艺的品格为清,琴艺的形象为丽。  相似文献   

4.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琴在这样的艺术价值体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琴作为一种乐器,它非常具有影响力;除为乐器之外,它还具有道德、哲学、宗教、政治的内涵。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梅庵派古琴艺术,它是中国古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既具有历史的机遇,也包含着古琴艺术家们自己的天分、才华。它体现了二十世纪的部分文化生态,丰富了古琴艺术,造就了曾经古琴有过的辉煌,也为艺术的新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的空间。本文就如何继承梅庵琴派的传统,坚持面对现实,以此来作为爱好者乃至关注它的所有人们需要长久思考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遗产,其形制在琴乐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定型.在传统文化保护日益紧迫的今天.古琴音乐迈出了自己可喜的一步,成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保护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丁晖 《文教资料》2008,(15):68-69,73
嵇康一生与古琴为伴,有博采技艺、人琴合一的古琴演奏技巧.<琴赋>一文阐释了嵇康富有自然色彩的古琴音乐理论,它结合了古琴音乐实践,尤其对琴声形象化的表现.其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古琴音乐形式上的美感,他更强调在音乐审美中去感受所追求与憧憬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在现存的数万首诗歌中有不少是反映古琴艺术的经典佳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对古琴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琴曲有着独到的理解和体悟,并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做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品论。这些关于古琴的诗歌佳句,对我们了解古琴艺术的成就和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从部分较典型的唐代琴诗中,尝试寻找有关古琴琴名、琴家、琴曲、琴艺及琴文化的相关记载,感受和探索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政治观点及美学理念等相互融会贯通的古琴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