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从城市型大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城市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高低影响着地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研究两者的互动发展关系,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与城市型大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洋 《招生考试通讯》2007,(10):24-24,25,26
高中地理课本中,有一章内容是阐释区位因素在城市生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说的是每个城市都因自然、历史、社会的种种因素而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区位因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城市是这样,大学亦如此。纵观历史长河,因"一招鲜"而崛起的院校不在少数,君子善假于物,是聪明的做法。所谓"靠山吃  相似文献   

3.
新型大学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发展平台的创新。"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的特殊意义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因建在小镇而具有"新型"特质,小镇因地方本科院校的融入而具有"文化"特色。从知识溢出视角看,"新型大学"与"特色小镇"互为知识溢出源,产教城融合和校政企一体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建筑物空间布局融合、高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园区社区与高校融合,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简论大学与地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与其所在的城市或服务的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高度重视地方发展;要深刻理解大学与地方的关系,立足地方发展;要全面认识大学的功能,主动服务地方发展;要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多方位服务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从广义上说,大学所做的一切事情与活动都具有社会服务的性质。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在"更加地方化"方面办出特色?如何注重科教融合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内部治理结构;必须提升科教融合水平,畅通校地合作渠道;必须共驱四大职能,彰显社会服务的特殊使命。从而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融入中求地位,在贡献中求发展,不断提升地方大学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与技术创新驱动着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已经悄然发生。建设智慧城市,感知教育服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魔力穿透了学校的院墙,各具特色的多种终端及其组合集成不仅能够分享到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享受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而且在催生教育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文章认为,变化多来自客观,而应变则取决于主观的能动性。以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创设人人、时时、处处可获取和易用的泛在学习环境与优质学习资源,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结合,将"i-学习"融入职业生涯和休闲生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措施,给力于大学开放融入社会,以及大学、企业、行业、城市的四位一体互动,使社会支持大学。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本刊与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合作推出的"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专题,选择了3篇文章,希望能启迪高校管理者开阔汇通的文化胸襟,将通识教育作为全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期的"大学文化建设"专题,其中1篇针对地方院校的文化服务边界,服务重点,服务职能几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坚守自己"大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和实施的思路,而另2  相似文献   

8.
大学"引领文化"功能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大学功能的内涵与外延。由于文化的广义性和大学的多层次性,大学对文化的作用绝非"引领"一义。为此,探究城市文化内涵,深度把握大学服务城市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将大学服务城市文化功能分为引领、辐射、创新城市文化三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层次大学的服务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和大学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功能。当前我国在宏观方面规划着城市群的发展,同时大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调整和转型,如何使城市和大学共同发展是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要构建以城市群为单位的服务性大学共同体,使大学"以服务为己任,以贡献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强调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新阶段,但国家政策导向不明和现行的教育体制弊端,使地方政府难以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其亟需的政策和财力支持。与此同时,独立学院因办学历史短、与母体学校发展同质化、办学特色不明显等因素,在服务地方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这些因素正日益成为独立学院创新发展的瓶颈。借鉴芝加哥大学、伦敦城市大学和伯明翰城市大学等国外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经验,实施全面服务城市战略,将有助于处在困境中的独立学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初,宁夏大学党委正式提出要将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由此揭开了宁夏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思路重大转变的序幕。围绕这一转变,校党委认为,"主动服务地方是大学的责任,会服务地方是大学的本领,能服务地方是大学的智慧,在服务中实现双赢是大学的追求"。为此,必须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主动出击,嫁接资源,积极探索服务社会路径及形式的多样化。努力做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咨询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智库"。针对"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中南部生态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方大学促进区域创生项目"作为协同配合"地方创生"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项目目标,日本地方大学通过建立大学—产业—政府—社会四螺旋协作机制、创建层次化的"地方创生"课程体系、构建校地协同的学生地方就业机制、强化产学研协作对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举措,确保地方创生项目的有效实施和高质量推进.该项目在目标导向上,立足地方实际,强调应用性;在项目运行上,整合区域资源,突出协同性;在评估上,弱化政府管理,凸显多样性和规范性;在项目进展上,重视具体项目的可持续性,大学服务地方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在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2011计划"1后,地方综合性大学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之路,需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审时度势、清晰定位,主动面向区域发展,通过学科整合助创新、文化传承重特色、区域行业促协同等积极融入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1.区域教育经济。本研究方向旨在探索我国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重点研究区域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地方大学经营体制与融资体制改革、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地方大学与城市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认识大学文化品位涉及很多复杂环节。首先,大学文化品位来源于大学之"大"。大学之"大"大在"大学是生产理性的地方"、大在"大学不造就服务者而是造就主体的地方"、大在"大学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地方"、大在"大学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大在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与城市的关系随着大学功能的扩展而变得越来越紧密。基于比较视阈下的大学与城市的互动研究是以中、美两国的地方大学为切入点展开的。通过对中、美地方大学在与城市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特色以及运行模式的分析,希冀对我国地方大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威斯康星思想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倡导的关于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在当代出现了服务方式远程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服务对象精细化、服务内容市场化等新变化。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遇到了办学定位未能突出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能力欠缺、大学政产学研服务社会的深度力度不够等困境。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积极学习"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高度重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与途径;倡导"教学学术"和"服务学习"等理念,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8.
梁铂琼 《海外英语》2014,(6):190-191,193,194
美国电影《录取通知》讲述的是巴特比(Bartleby)和他的朋友,面对着因无法进入大学而逐渐黯淡的前途和家长施加的压力,建立出一所不存在的"南哈蒙理工学院"录取自己,并最终使之成为一所合法大学的故事。大学是一个塑造学生灵魂的地方,并使学生成为有激情、勇敢、自信、独立和富有创造力的人。那巴比特这帮毫无经验的高中生是否正是遵循着大学的这些原则和理念把一座假冒大学最终变成一座合法的大学?  相似文献   

19.
地方大学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与"地方大学"相近并易混淆的概念有"地方高校""新建本科院校"和中国"新大学"等,区别它们有助于研究的针对性。地方大学经过多年外延式快速扩张后,普遍陷入多重发展困境之中,如价值困境、技术困境、组织困境和制度困境等。破解地方大学发展困境的有效策略是转型,地方大学转型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服务工作可分为为学科的服务、为机构的服务和为社会的服务三种类型。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9所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大学教师对"服务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尽管为学科的服务得到大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但为机构的服务与行政事务之间缺乏明确区分,进而影响了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效率。此外,为社会的有偿服务作为大学筹措资金的一种渠道而普遍存在,但需要以"学术性"为原则进行规范。教师的服务时间因受其行政职位、职称、教龄和所属学科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此,在大学内部应区分服务工作与行政工作,释放大学教师的学术活力;在大学外部应把握服务的"学术性"边界,保持大学与社会的理性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