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中,"没有"型比较句相对特殊,因为"没有"一般是作动词用,表示对后面成分的否定,或者作副词否定已经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然而表示否定意义的"没有"还能表示差比意义。对于在它表示差比意义究竟是什么词性有很多争议。构式语法理论结合语义关系的多重性理论,可以得知"没有"的差比意义实际是来自句式的,这一句式具有差比句的结构模式,其生成过程也可以参照差比句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一君 《文教资料》2013,(4):20-21,26
差比句是比较范畴中较为凸显的句式,其相应的否定式在形式和意义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和僚语差比语序都符合SVO语言共性,差比句都有两种否定形式:X+bau^55(不)+Z+M+Y,X+bau^55(不)+Z+k3^52+Y(X、Y分别表示比较的主客体,M表示差比标记,Z为结论项);由于汉语和傣语属于不同的语族,语言个性决定了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式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从形式和意义方面对两种语言的差比句否定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被称作"一部融侠义爱情于一体的北京口语教科书"。其语言呈现出过渡期的特点,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儿女英雄传》为分析文本,对"等"字进行了穷尽式搜索,重点探究"等"字的使用情况,以显示该书语言运用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主要结论是:短差比式"X+A+过"来源于差比式"X+A+过+Y"中基准Y的删略,这种短差比式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壮语南部方言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方言的比较句有差比句和平比句两大类型,具体表现为"X W Y"(差比句)、"X 佮_Y 平平 W(平比句)等7种格式.这些格式有的是蕉城区方言的特有形式,有的则是受普通话影响的句式.这些句式或者在句法条件上有所不同,或者在语用倾向上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要分析了汉语差比句的形式语义解读,其中形容词差比句的语义解读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还特别分析了"比"字在不同差比句式的语义,旨在通过对汉语差比句进行初步的分析,找到符合刻画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是否为一人,在红学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从语法句式结构这一新的视角着眼,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的差比句式“X比YW”是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演变,在《红楼梦》时代成为一种成熟句式的。在新旧句式通过激烈竞争完成交替的明清之际,作为同时代的人,由于对新句大的接受和使用的不同步,必然会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差异。据此,我们考察了古今汉语表示差别比较的新旧句式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情况,并用统计的方法显现了前80回和后40回整体语言风格和人物语言风格存在的差异,从而否定了《红楼梦》作者为一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广州话和倒水话的"过"字差比句虽然具有相同的句式,但在数量补语的位置、否定词和否定句式、相关副词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可以从历史演变、词汇差异、语用等角度对两种方言差比句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14.
唐琴 《文教资料》2014,(11):7-9
本文以清代极具口语化特点的《儿女英雄传》为基本语料,对《儿女英雄传》中的处置式进行分类,从类型、句法成分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析《儿女英雄传》中处置式的特点,期望完善元明清时期处置式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揭示处置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后项否定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0.1“一x,就y”句式已有过一些研究。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一句式的后项似乎多以肯定式的面貌出现,论著中的举例也大多如此。是这一句式本身确实有此局限,还是我们对其观察不足、描写不够呢?本文打算探讨“一x,就y”句式后项为否定式的现象。 0.2邢福义先生曾写过《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一文,指出“一x,就y”是这个句式的独用形式,它显示“行为紧  相似文献   

16.
高华娟 《语文知识》2011,(4):99-102
通过对《庄子》、《墨子》、《韩非子》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进行穷尽性统计,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如”字比较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三书中的“如”字比较句的特征做了四点总结:(1)僅有否定式出现“基准+结果”型比较句;(2)肯定式与否定式存有不对称性;(3)肯定式比较义与比喻义界限模糊;(4)各种句式表达功能存有分工。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句一般来说分为三种:平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马建忠指出,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差之之字,概为"於"字,"于""乎"两字亦间用焉。《晏子春秋》中的差比句共26例,根据比较词的不同,可以分为"于"字句、"如、若"字句以及"与……孰"构成的差比问句三类。我们分别从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结果、各句式中使用的副词以及不同形式等方面对这些差比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对《晏子春秋》差比句式的使用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近代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近代汉语"比"字句式的否定形式共有四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中的句式如"X比Y不同"、"比X不如"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从语义上看,比较后项之后的信息肯定与否,比较项的省略与否,上下文语境等对明确语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琼 《现代语文》2007,(8):45-47
《水浒全传》(下称"水浒")①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蒙"字式、"教(叫)"字式、"与"字式、"给"字式等.这些被动句式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被、吃、蒙"属于第一类,被动标记是由"遭受""蒙受"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教(叫)"属于第二类,被动标记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与、给"属于第三类,被动标记是由给与义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视角,本文力图证明:1)差比式X+A+过+Y是粤语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少数闽、客、官话方言采用该式则是粤语影响的产物。2)东南亚语言在过型差比式上的共享特征导源于粤语X+A+过+Y的区域扩散。3)粤语差比式X+A+过+Y源于自身的独立创新而非古汉语特征的承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