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开始试行各种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任制,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行.赵紫阳总理说:“目前在中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采取了生产队统一领导和管理下的家庭承包式生产责任制”(1982年9月1日《人民日报》).对于这种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实行之后发生的变化,至今尚  相似文献   

2.
6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农村中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1961年安徽推行的“责任田”,即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这无疑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一大二公”思想的实际否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反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农村实行和完善各种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情况。即部分社员自愿联合、集资购买拖拉机、播种机、牲蓄和配套农具等生产资料联合使用。如侯马市南上官大队第七生产队,从一九八○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当时,全队共有固定资产产值为一  相似文献   

4.
曾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的包产到户,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已用促进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争得人们初步的公认:在偏远山区和贫穷落后的“三靠”队,包产到户是解决温饱,摆脱眼前困境,较快改善现状的有效办法,必须允许其存在。中央的政策对此也已作有明确的规定。目前,随着各种农业生生责任制的推行,包产到户也正在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农民教育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它的教学内容要服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的办学形式也要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相适应.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郊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全面调整了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这就给农民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去年以来,我区各农村公社的生产责任制逐渐趋于完善,大体有五种形式:①生产队划分若干作业组,生产任务落实到组,实行联产计酬;②承包到组到户,大包干,实行按产量比例分成;③按作物、按专业、按品种包工,实行定工定产定酬;④按季节小段包工到组或到户,计工分配;⑤少数贫困队包产到户.这五种责任制,多数是套着用.生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是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最核心内容,它推动和引发了农村乃至全国的其他各项改革。但包产到户并非三中全会就被认可,而是经历了一个激烈争论和曲折前进的过程。1979年3月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对包产到户开始松动但同时遭到批判;1980年1月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口子开的更大一点;1980年9月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被基本肯定但同时仍被指责批评;1982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才第一次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广阔天地中的﹃打农族﹄●程延提起“打工族”,人们耳熟能详。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联产计酬”责任制后,富余的劳动力便潮水般涌入城市,寻找一份“工作”,挣几个“活络钱”。可城市也不是随处可拾到“金子”。忽然有一天,人们发现农村也是一块“淘金地”,于是,又出...  相似文献   

8.
殷宗茂 《历史教学》2002,44(9):17-23
6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农村中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1961年安徽推行的"责任田",即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这无疑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一大二公"思想的实际否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反响.  相似文献   

9.
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依次是: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济宁地区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先后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责任制的形式一般为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也有部分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无论哪种形式的责任制,都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一文(第42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历史篇     
【知识链接】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之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及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从1961年起,中央便开始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经过五年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的指导思想,但也取得了较大成绩。调整可以说是从1960年七八月间中央的北戴河会议开始的。会上李富春首先提出要按“调整、巩固、提高”的精神来安排1961年经济计划的建议。之后,周恩来又在“调整、巩固”之后加了“充实”二字。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决议,并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会公报说:“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党政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已经有七、八年了。它的实行,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但是,目前各地实行岗位责任制,出现了一种“保温”或“降温”的状态,其原因有认识问题、实际问题,也有理论问题,尤其是考核制问题,它象岗位责任制的“瓶颈”,影响着整个岗位责任制系统的活动功能。就考核形式而言,目前有定性估量法和  相似文献   

15.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第三个“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发出。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学历史下册第二十八课)时,学生往往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三中全会后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包产到户”,为什么当初(解放初期)要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呢?从表面上看,包产到户也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这似乎同解放初期未实行合作化以前的个体生产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7.
校长负责制的实质,是在于对学校教学、科研和全部行政工作实行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责任制”。这种管理“责任制”之所以有效,是由于:(1)实行以校长个人负责制为主体,以加强党委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相结合为特点的一种“责任制”;(2)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的科学管理;(3)科学管理的“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出现的第一次包产到户陈奇勇1956年,在党和政府对我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调整和整顿的过程中,第一次出现了包产到户。对这次包产到户作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广大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内容、目标、方式及其特征的规范性概括。在改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条件不同,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改革模式。钟庄模式江苏省建湖县钟庄乡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启迪下,1979年率先实行教育岗位责任制;1982年实行校长选任责任制;1984年实行教师定编聘任制;1989年受北京改革的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又实行“乡内结构工资制”;逐步形成较有影响的学校管理改革模式,即实行“校长选任责任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乡内结构工资制”。校长选任责…  相似文献   

20.
1986年3月,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岗位职务的需要,实行定向培训,是带方向性的改革。”“岗位职务培训是‘七五’职教工作的重点”。为实现“七五”职工教育工作的总目标,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首先应确立“按岗位职务需要,实行定向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