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要根据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树立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教学观,改革教学模式,重建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树立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重建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玉梅 《文教资料》2012,(16):178-179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启示,并提出了主体间性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施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教育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阐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主体间性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精神性交往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体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民主平等、双向互动、对话沟通。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存在交往主体客体化、交往客体抽象化、交往向度单向化、交往程度肤浅化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建构需要实现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话语、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处在新的改革和探索时期。笔者认为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入新的境界,必须全面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和主体育德作用,要在吃透理论与实际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科学真理的力量与教师人格示范作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打动学生,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青年学生最需要、最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方面,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变对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与定位,充实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式等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员创新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主体性教育的主流思想。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育。这既是反思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社会变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何借鉴主体间性理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对实现思想政治课由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具有极积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教学支持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制约因素。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支持;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师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江洪明 《文教资料》2009,(21):225-227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中国社会,从红色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利用古今中外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教育,对于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内容及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办法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制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级授课因学生人数多带来的困境和局限性,为师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创设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也为实现主体间性或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遵循主体性—主体间性等原则基础上实行“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处在新的改革和探索时期。笔者认为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入新的境界,必须全面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和主体育德作用;要在吃透理论与实际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为着眼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科学真理的力量与教师人格示范作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打动学生,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青年学生最需要、最喜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传统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遭遇困境,借鉴主体间性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转变、目标界定、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式优化等问题进行探索。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质入手,总结了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向整体化与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相互协调方向发展,向教学方法主体间合作和谐方向发展,向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方向发展,向以能力转化为重心的实践性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之间的落差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差的产生和存在原因很多,从教育者本身考察,没能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弱化、甚至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具有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重视和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是解决落差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施教模式以主体性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以注入式灌输构成其实践背景。主体性施教的困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和完整灌输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转向提出了理论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常青 《成人教育》2002,(4):40-41
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研究部组织的黑龙江省成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于去年8月在伊春市召开。各地(市)教研部(室)负责人、部分成人高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新形势下成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规律及运行机制、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维主体要素同步发展体系、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以及如何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及“七一”讲话精神融入、渗透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提…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适应现时代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性质,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