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把"潜水"的词根读成"[mi(U)]"、"[mei(U)]"、"[m(U)]"等,相关方言著作普遍认为"沕"是这一词根的本字.然而从古文献材料来看,"没"才是这一词根的本字."没"的初文为"(回又)",根据<说文解字>"(回又)……读若沫"推测,"没"在<广韵>之前存在有微部阴声韵三等去声明母一读,此音正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潜水"的词根的共同读音来源.本文还附带证明周德清<中原音韵>中的"氽"是用来书写"没"的俗字.  相似文献   

2.
1、汉语方言分区的变化现代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的历史不太长,所以随着调查与研究的深入,方言分区就有变化。 1934年上海申报馆在其发行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里把汉语方言分为七种:华北官话、华南官话、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海南方言。1939年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又把汉语方言分为九种:北方官话、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直接以IPA转写进行距离计算、转写为ASJP码后进行计算、转写为修订版ASJP码进行计算的比较,发现采用修订版ASJP码后的计算效果最符合汉语方言的实际表现。同时,还分析了65个汉语方言语档的系统发育树和系统发育网络,结果显示:东北官话与闽方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处于其间的依次是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晋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客赣徽湘等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汉语方言中接触表现突出,闽方言和吴方言内部接触相对少一些,北方方言和过渡性方言的内部接触非常多。  相似文献   

4.
印有家 《现代语文》2006,(10):88-89
所谓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按通俗说法,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子方言区.  相似文献   

5.
Dialect想说方言不容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地方方言分为7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7大类方言的分支,更是数不胜数。方言是国家语言艺术的瑰宝,是各民族的特色,可是,现在会说方言的中学生却越来越少了!这究竟是为哪般?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客家方言中,有卷舌元音■的语音地位,■不但自成音节,还产生儿化作用,使相当数量的韵母变成了卷舌韵。从纵的方面来看,四川客家方言的祖籍方言并没有■的语音地位;从横的方面来看,四川客家方言在各个地点接触到的四川官话,都有卷舌元音■,■都能发生儿化作用。进一步比较发现,四川客家方言主要的儿化韵■与四川官话相同,能够儿化的韵母也基本上与四川官话相同,儿化韵的读音所遵循的是四川官话儿化韵的变读规律,有一批儿化词与四川官话完全相同,所以,四川客家方言中的语音成分■来自于四川官话,是在四川官话的影响下产生的,体现了方言之间深刻接触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安康方言南北融合的现象。所谓“南”,指移民从原居地带来的湘、鄂、赣、吴、闽、客家方言;“北”,则指官话方言。安康移民经过200多年语言接触,融合成现代安康方言,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汉语语音演变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 江西东连江苏、浙江,西邻湖南、湖北,南接广东、福建,北达长江,处于吴方言、官话、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的包围之中。由于历史上的多次北人南迁都以江西为主要通道,所以,江西的居民极其复杂,江西方言也极为复杂。对于江西方言的分类问题,目前学术界仍有较大的分歧。但是,江西方言在语言要素内部存在极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鼎、鬲、釜、镬、锅等词皆为汉词中的烹饪炊具,古时读音相近,但并非皆为同源词,而是既有声转相通的同词关系,又有古今词语的更替关系。“锅”原指车缸、而今指烹饪炊具的“锅”原写作“ ”,汉时铁器使用普遍,铁釜和铁镬渐取代铜或陶制的鼎和鬲,晋时“锅”用以借为“ ”,据佛经音义所载,至迟在南北朝时,“锅”已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 ”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自豪感、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北方方言用“锅”,也有些地区“鼎”与“锅”或“镬”与“锅”并用,从方言对炊具的称呼亦可看到鼎、鬲、釜、镬、锅等词古今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东南面与广东省搭界,西面及西南面与广西接壤。全市现辖有九县二区。境内山岭纵横,交通不够便利,经济不够发达,人们居住分散,方言结构复杂,方音浓重而多样,“官活”是各县区人们在公共场合通行的交际语言。全市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及所谓“官话”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片:湘方言片和西南官话片。湘方言片主要分布于潇水下游和湘江以南地带,即所谓北五县区:芝山区、冷水滩区、双牌县、东安县、祁阳县。西南官话片分布于潇水上游地区,即所谓南六县:道县、江华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各县区官话不尽相同。此外,新田县个别自然村(如门楼下乡长田村)和江华县少数自然村(如水口镇的泮水村)讲客家方言,江华县毗邻广东省的个别自然村说粤方言。境内还有瑶、壮、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瑶族占多数,多使用勉语。有的少数民族还会说汉语“官话”,呈现“双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源自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故在古代即被称之为“华夏”或“中华”,也有“夏”、“诸夏”、“华”、“秦人”(秦朝)、“汉人”(汉朝至唐前)、“唐人”(唐朝)等史称。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其人口超过十亿,占中国总人口的91.59%。由于人口众多,故其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和松辽平原。汉族操汉语,属汉藏语系,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种主要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源于象…  相似文献   

12.
泸溪县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泸溪方言的归属,学术界分歧很大。文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把泸溪方言与西南官话及湘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泸溪方言是一种带有浓郁西南官话特色的湘方言。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4.
广东闽方言的起始体类型与粤方言、客方言大不相同,闽方言起始体主要在动词前加“咯”等副词,或者在动词后加“了”等,而粤客方言起始体跟普通话相似,都是在动词后面加上类似于“起来”的副词。闽方言起始体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能是跟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韵母和声调的演变类型。陕南方言按接触关系分别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韵母变化结果呈两种类型: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接触或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接触韵母读音都发生了变化,而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的韵母读音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知三章合口字和遇通摄合口明母韵母上。声调除安康宁陕江口回民方言仍维持在关中方言而没有发生变化外,其他各点均发生变化。其变化类型是:陕南西部只是调值发生变化而调类没有发生变化,如汉中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方言;陕南东部调类、调值都发生变化,如安康的汉滨县河、宁陕城关、石泉城关、岚皋城关、镇坪的北部和商洛的镇安城关方言。调值的变化,有的完全演变为所接触的方言声调,如陕南东部的宁陕、石泉、岚皋城关以及镇坪北部由原江淮官话声调变为西南官话声调;有的则产生新的调值,如陕南西部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以及陕南东部的白河城关、汉滨县河、商洛镇安城关。  相似文献   

16.
闽方言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总体而言,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闽、客方言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局部地区,闽、客方言对粤语亦不乏反作用力。运用大量方言材料,结合历史人资料,试图初步揭示闽语在广东特定的环境中对粤语的反作用力,分三部分:一、广东闽方言的分布;二、粤方言语音中的闽语成分:三、粤方言词汇、语法中的闽语成分。  相似文献   

17.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其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着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史炤祖籍四川眉山,文章从四川省的移民史入手,着重考察了宋代四川的移民情况,同时从西南官话与客家方言发展的非平行性,论证《释文》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的是客家方言定型早期的特征,既保留唐时旧音,同时又含有近、现代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横向的渗透关系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地缘相连,粤方言作为强势方言,向外辐射的范围较广,渗透力较强,客家方言受其影响较大.从纵向的渊源关系看,在社会历史上它们亦关系甚密.因此,在客家周边的闽粤赣诸方言中,客粤两方言的词汇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一)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现代汉语仍存在严重的方言分歧。我国目前有八大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和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并存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就惠州来说,同时通行客家话、广州话和由客家话、广州话、本地土话混合而成的惠州话。周恩来总理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曾经指出:“我国  相似文献   

20.
曹冲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2):114-115
从 2 0世纪开始 ,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 ,特别是近 2 0年来 ,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 ,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 ,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但专家们认为 :客家方言的研究 ,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 ,还是落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