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低氧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间关系十分关注。在海平面常用低氧训练方法使机体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耐力,提高运动员机能能力,获得良好的训练比赛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红蛋白合成,血液携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氧和高原训练中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又讨论了检测滥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对EPO和红细胞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训练是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促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增高,而红细胞生成主要和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EPO和红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能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广泛被教练员们所采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含量,使红细胞的生成增加,从而增强机体携带氧的能力,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本文将高原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加以综述,以便更好的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4.
高原结合低氧训练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是传统高原训练新发展,拓展了高原和低氧训练的效益和功能,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重视,而这种新训练方法中有效的科研监控内容和方法将是训练是否达到训练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上海游泳队10名优秀运动员2007—2008年期间3次高原结合低氧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对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科研监控,并对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基本建立了游泳项目高原结合低氧训练的科研监控内容与方法,这将为该训练方法在游泳项目中的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时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应激素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说明高原训练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素等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运动员有氧能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观察了10名中长跑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海拔1917m)训练前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液RBC、Hb、网织红细胞(RC)、血球压积(Hct)的变化。结果发现:(1)高原训练能显著增加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但EPO水平在上高原1周后下降,4周后下降幅度更大;下高原3周后又开始回升。网织红细胞的变化趋势与EPO的变化保持一致;(2)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并且高原训练产生的影响效应,可能至少保持3周;(3)高原训练对女运动员产生的影响效应,比男运动员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结果表明:EPO在高原缺氧,运动强度及环境迅速改变刺激下均可升高,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通过EPO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世居平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组)进行4周高原(1917米)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皮质醇(C),T/C比值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并与12名世居高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9.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2004,24(5):29-31,41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夏培玲  王璟 《体育科学》2011,31(4):75-80
高原训练是人体运动科学研究领域内很重要的分支,是运动训练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2005—2010年高原(或低氧)训练相关研究文献索引资料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发现近几年国外高原训练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表明,现阶段国外高原训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研究前沿热点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高原训练模式的探索研究,如最大耗氧量、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住低练等。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中等海拔高原(2 000~2 500 m)以及不小于3周的"高住低练(HiLo)"方法其效果要优于传统高原训练(HiHi)方法。Levine BD、Stary-Gundersen J、Saunders PU等著名学者在高原训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是高原训练研究的重要领军人物,其研究成果构成了高原训练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并成为备受关注的主要参考文献群。  相似文献   

11.
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肾脏EPO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肾脏。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脏。EPOmRNA水平。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应激后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急性低氧运动组升高极显著(P<0.01);海拔3000 m间歇低氧训练组EPO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认为海拔3000 m的间歇低氧训练能稳定EPO mRNA表达的上调。提示3000 m的海拔高度可能是较适宜间歇低氧训练的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2.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血清EPO指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EPO的生物学特性、EPO与耐力运动能力、EPO与低压氧舱等方面分析入手,探讨EPO在高原训练和低压氧舱训练中的变化规律。认为,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的预见及评价指标;间断低压氧舱应用,很可能是今后耐力运动训练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潘秀清  王菊 《体育科学研究》2006,10(2):79-82,85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是一种利用低氧仪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且已被证明对提高有氧代谢是有效的.本篇主要介绍了IHT后机体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以及低氧训练后训练效果的时效性,目的在于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有氧代谢能力改善的时效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低氧诱导因子-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HIF-1的概念及主要功能,HIF-1在高原训练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HIF-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HIF-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研究的意义和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总结后认为:机体在低氧下运动时。HIF-1增加了VEGF、EPO基因的表达以及促进糖酵解的进行。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高原训练方法,为耐力项目成绩的提高摸索出一条新路。高原因海拔高度的增加加大了缺氧负荷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分压与大气压成比例下降,由于氧分压的下  相似文献   

17.
赛艇运动高原和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耐力项目,赛艇运动也因合理地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在一些国际大赛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综合各家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赛艇运动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传统高原训练方法的补充,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使机体生理机能及分子水平产生适应,如血液的EPO、RBC、Hb和骨骼肌HIF、VEGF、肌红蛋白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等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由此.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