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金凤 《甘肃教育》2007,(12S):35-36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阅读是教师和学生与阅读材料(包括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语教学阅读的着重点在于主流解读,不宜盲目从事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应以主流解读为支撑。因为阅读有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  相似文献   

3.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一般出三篇短组成,共15小题.记分25分,参考时间25分钟,生词量不超过3%。阅读材料体裁多为记叙、说明、书信、通知等应用性字材料,取材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题目一般分为三种形式:浅层字面理解(含细节理解)、深层分析理解(含词义猜测,以及按要求完成任务(任务性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吕晓敏 《广西教育》2014,(31):136-137
介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内涵和层次,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提出教师应利用语篇、文化背景、阅读策略等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结构性活动,以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图式,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介绍图式理论、阅读理解的内涵和层次,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提出教师应利用语篇、文化背景、阅读策略等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展结构性活动,以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图式,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阅读随写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阅读随写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理解。通过质疑性的阅读随写、理解性的阅读随写、辨别性的阅读随写这"三部曲"来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提升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阅读测试以阅读理解等终结性评估为主。档案评估是系统地,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证据,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展示学生知识成长、进步和努力、技能成就等。本文探讨档案评估应用于英语阅读测试上的可行性,从理论依据、措施内容、实施原则、优势、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弥补传统英语阅读测试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教育中的诸多困惑和纷争,皆因与相关重要范畴内涵的理解不到位有莫大关系。比如,阅读目的是读懂、应用、应试,还是应性、表现与存在之于“占有性阅读与存在性阅读”的理解;阅读只需要批文入情,达致对情思的捕获或对文化意蕴的发掘就可以,还是要再返回形式,揭示形式表现的秘妙,为言语表现与存在蓄势之于“常规性阅读与语文性阅读”的理解?阅读教育要注意文类特点,训练学生的体式语感,可是遇到文本的跨体创作现象,也要死守适体阅读的原则吗?这又与“适体性阅读与跨体性阅读”的理解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廓清语文教育的雾障,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育的品质和境界,必须对上述范畴的内涵加以仔细辨正。  相似文献   

9.
向巧利 《湖南教育》2002,(16):43-43
如果把阅读行为分成四级,即学习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属于“学习性阅读”,即以学习阅读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对探究性阅读的理解“探究性阅读”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知识。根据各学段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词句、文意、要点、内容等进行理解、把握、概括和探究,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10.
传统阅读测试以阅读理解等终结性评估为主。档案评估是系统地.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证据,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展示学生知识成长、进步和努力、技能成就等。本文探讨档案评估应用于英语阅读测试上的可行性,从理论依据、措施内容、实施原则、优势、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弥补传统英语阅读测试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它既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那么阅读理解究竟是什么呢?阅读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信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图像也可),通过阅读过程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恢复过来。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者常常反映阅读速度缓慢、理解准确率低。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一直是英语教师和语言学家思考的问题。研究发现,应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策略的“可教性”为良好阅读策略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王亮 《教学随笔》2007,(3):32-33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凄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  相似文献   

14.
学生阅读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评价、欣赏能力。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性阅读、质疑性思维、拓展性思维中提高学生的阅读体悟能力、思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5.
潘庆玉 《现代语文》2005,(10):25-25
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主要以文学作品为对象。通过涵泳、体味、想像、联想、身临其境、产生共鸣,达到认识社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一般以欣赏为主,评价或隐或显,或浅或深。深刻的评价要以深刻的理解为基础,针对鉴赏性阅读,  相似文献   

16.
指导幼儿图书阅读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的获取为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职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哪些途径呢?一.能力分级,逐层挑战中职阶段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接受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这里讲的接受性,指的是有意义接受,即以理解为主的阅读接受。接受性阅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内容包括: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概括文章主旨,以及质疑、比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教育中的诸多困惑和纷争,皆因与相关重要范畴内涵的理解不到位有莫大关系。比如,阅读目的是读懂、应用、应试,还是应性、表现与存在之于“占有性阅读与存在性阅读”的理解;阅读只需要批文入情,达致对情思的捕获或对文化意蕴的发掘就可以,还是要再返回形式,揭示形式表现的秘妙,为言语表现与存在蓄势之于“常规性阅读与语文性阅读”的理解?阅读教育要注意文类特点,训练学生的体式语感,可是遇到文本的跨体创作现象,也要死守适体阅读的原则吗?这又与“适体性阅读与跨体性阅读”的理解密切相关。因此,要想廓清语文教育的雾障,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育的品质和境界,必须对上述范畴的内涵加以仔细辨正。  相似文献   

19.
严永祥 《考试周刊》2011,(86):44-45
鉴赏性阅读,是指以语文审美鉴赏为目的和特征的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包含着理解程度和鉴赏程度,又伴随着语文审美活动.是对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全面塑造。诗歌鉴赏阅读,是指以古典诗词为对象的一种鉴赏性阅读。  相似文献   

20.
正一、阅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阅读是指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包括一些文字、图片、符号、图表等。阅读分为多种类型:以是否发音分为朗读、默读;以阅读速度快的慢分为速读和慢读;以阅读效率分为精读、速读、略读、泛读;以阅读的功能和作用分为理解性阅读、记忆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读书可以怡情,有利于陶冶审美情趣,熏陶情感,提高意志品质,也能帮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