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普世价值"之说渐见流行.一些人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应趋而奉之,不会说"不"了.这就不免使人有些神秘感.更有趣的是,有的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普世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叫人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普世价值"思潮备受关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帮助他们破除认知上的模糊和困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揭示"普世价值"的本质为出发点,以基本问题的澄清为核心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为重要保证,切实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  相似文献   

3.
"普世价值"问题出现的过程、原因及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的泛起有一个过程.2005年10月,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个别自由派知识分子就以民主的所谓"普世价值"为理论武器,攻击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2007年秋天起,在某些报刊和网站的刻意推动下,"普世价值"观开始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普世价值" 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一文中指出,我们今天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看待"普世价值"?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以下三点是基本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并不笼统地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但指明它的基础在于人类共同利益,如果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撑,"普世价值"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而存在(例如关于"世界大同"及各种乌托邦的追求),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下我国理论界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围绕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斗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些"普世价值"的鼓吹者,试图用"普世价值"解释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争夺话语权,影响中国下一步改革的走向,其政治指向不言自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功推进,一切关于"普世价值"的迷思将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6.
认识"普世价值"问题应注意区分几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段时间来,"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报刊、网络上,对"普世价值"的理解存在殊异甚至对立的观点.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普世价值"的概念和用此概念表达的相关思想?我认为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应注意区分目前使用"普世价值"概念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是个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民主社会主义能否救中国之后,"普世价值"问题近来又成为一些人热议的话题."普世价值"借用了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所使用的"普世"概念,被一些人引申出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普世"涵义,把"普世"与"价值"连到一起,意指世界上存在一种适用于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些人关于"普世价值"的论断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他们所说的"普世价值"并不真正是"普世"的,而只是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这一点,连一些西方学者也是承认的,而我国某些学者却闭着眼睛不承认这一点.可见,他们鼓吹的那些价值观念的普世性是自封的,并不真的就是普世的,其目的就是想借口"普世性"把那些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思潮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主要就是宣扬"民主普适论".这种论调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学界最热衷讨论的话题,也不是以自由宪政为主导价值和制度模式的主流话语,"民主普适论"主要是西方政界推行"人权外交"和"民主制度输出"的一种国家安全和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0.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历史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也没有相对的"普世价值"和共产主义时代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被炒热有其社会思想来源和宗教神学来源,而主要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鼓吹.对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要全面把握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作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话语,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是否存在"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普世价值不玄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没有普世价值"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普世价值概念的准确把握.通过考察普世价值概念的缘起,一方面可知目前许多已有的普世价值概念界说都是不确当的.另一方面可知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好的东西就是普世价值.从这个界定出发去看,普世价值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大量存在、俯拾即是、毫不玄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盛唐是个文化开放、繁荣的时代."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心系国危的士大夫们将拯救传统文化作为其爱国的历史责任.韩愈便是其中一位,他所主导的儒家"道统论"就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和增强民族文化信心的举措之一,但其策略有明显的不足.一个民族文化信心的重建与该民族的文化心态、自身的强大与否、文化的"普世价值"和文化创新能力大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搞清楚的几个观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几个观点: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不要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作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不要把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的共性当作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要把自己或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宣布为"普世价值";不要把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点当作人的本性,进而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在国内外,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是为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舆论;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恰恰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念的批判与启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推崇的民主、自由、抽象人性等思想观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防止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可以为新时期批判"普世价值",了解"普世价值"的本质,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颜色革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显现,价值问题上的"普世价值"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世纪焦点"。近年来,对"普世价值"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普世价值"问题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在"普世价值"旗号下宣扬的价值观,要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明辨其实质。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应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世价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面临的道德危机,普世价值、普遍伦理成为人们重新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本文从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证明、对普世价值存在形式的看法、对普世价值研究的新动态等四个角度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论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唯物史观,西方"普世"价值基于抽象人性论。逻辑结构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对四重传统的历史归纳,西方"普世"价值则来自于契约想象的非历史演绎。特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民族性、时代性和自主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而西方"普世"价值有抽象性、模糊性和扩张性,是帝国主义性质的。结果上,盲从西方"普世"价值只会导致民族复兴受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有助于实现"中国梦"。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西方"普世"价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要想把关于普世价值的问题真正推向"普世"的层面并从中获得具有"普世"意义的结论,必须就民族文化本身是否具有普世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普世价值是世界性公认的价值,是一种"过程论"的价值体系,是一种概括性最强的普遍性。民族文化本身具有普世价值。民族文化的普世价值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第一,作为一种特定的地方性知识的民族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普世价值;第二,作为一种特定的活性机制的民族文化本身具有自在地向普遍性延展的倾向;第三,作为一种特定涵化实存的民族文化本身具有自为地接纳他者之特定因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普世价值”问题研究八人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所谓"普世价值"的说法几乎成了一个流行话语,频频出现在某些报刊等媒体上。那么,所谓"普世价值"究竟是指什么,我们是否应该认同和接受"普世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为了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实质,更好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方向,9月19日我刊与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普世价值"问题学术研讨会。本刊第10期对这一学术研讨会的情况进行了综述报道,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这次研讨会相关的8篇笔谈文章,此组文章对"普世价值"的含义及其实质,"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过程、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以为,"普世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它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国的"西化"、分化战略,因而是一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认识"普世价值"观的实质与危害,有效抵制这种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