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在新闻领域的主流地位已被电视的兴起而动摇,电影在娱乐方面的吸引力,已经受到电视的强烈冲击,广播虽然与电视在传播信息方面同有快速的优势,但由于其只能听不可见面逊色于电视。因特网的迅速崛起,虽然对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要超过电视的影响,却还需要时日。电视是一个令人眼花乱的“魔盒”,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电视获得了巨大成功,电视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大众传播媒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3.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电子传播,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介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维领域。麦克卢汉就此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念,这对于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载体的观点来说,无疑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整个世界都被小小的电脑芯片和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世纪的信息全球性传播浪花潮,国际新闻传播加速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它使信息量进一步增加,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拓展。然而,任何国家的对内、对外新闻传播都不可能不受到控制,就连美国这个倡导信息化最起劲的国家,也存在信息过滤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传播的最终归宿是传播效果的实现。科技传播承载着知识传播和化传通的双重使命,其终极目的是实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科学化的继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科技传播效果往往难以实现。本拟针对影响科技传播的诸种障碍因素作出分析,以期解决科技传播实践中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报纸以往的传播多是由传播主体对传播对象亦即受众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单向传播,以致产生了传播学上的靶子理论,认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对其对象是一打就通,就像枪弹射向靶子一样,一枪射出,靶子就会应声倒下。但随着传播实践的深入开展,传播主体的自信消退了许多,不再认为自已是所向披靡的射手,开始学着与其对象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始重视反馈。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逐步深入使得学者麦克卢汉口中的“地球村”理论成为现实,为与各国之间更友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得到更多海外受众真实准确的认知,对外建构与传播良好的文化形象已是必然之举。但语言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载体具有一定的区隔与差异,由此我国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面临着高低语境文化差异、语言思维差异、叙事风格差异等多方面的语言文化传播困境与挑战,亟需分析原因并研究应对之策,以更好地进行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杨刚  阎文平 《青年记者》2007,(14):26-27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危机传播是一种在极大时间压力下对不确定状态做出的无章可循的传播。危机传播研究发端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2年在泰勒案例中,危机传播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拓展到商业、  相似文献   

9.
杨霞红 《视听纵横》2005,(2):108-108
人类传播是信息的传播,而媒体则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作为当今能同时延伸人的视听官感的电视,是集多种符号于一身进行传播的媒体。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字幕作为电视传播的符号之一,不仅具有字传播的功能,而且在整个电视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播就是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是信息运动的客观形式。传播现象是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思维本身的客观存在。传播学是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一项伟大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又一次重大解读。其中,互动是传播的一个基本规律。一、互动是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各种理论派别无非是用不同的观点、方法、手段,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某一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某些确定性。众多的传播学者大多分布于欧美,并形成了经验和批评两家,他们的阐述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传播本质、概念和现象的某些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万物是不断运动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新闻传播手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信息传播的多源性也对媒体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伊位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的相关信息传播中,偷拍视频信息扰乱了新闻传播秩序,造成了伊拉克种族冲突与国际暴力事件的发生。本从萨达姆死刑过程网上传播的社会影响加以分析,探讨信息多源传播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出版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对出版传播基本规律进行研究,不仅是出版传播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出版传播实践的迫切要求。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规律是客观世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象以及某一现象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单独的一个现象或现象中的单独方面是谈不上有规律的,那些非本质的偶然的现象的联系也不是规律。因此,出版传播规律,是指出版传播活动运行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现为两个方面:出版传播现象内部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出版传播现象与其外在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主要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不妨将前者称为出版传播的内在规律,后者则为出版传播的外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报纸以往的传播多是由传播主体对传播对象也即受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单向传播,以致产生了传播学上的靶子理论,认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对其对象是一打就通,就像枪弹射向靶子一样,一枪射出,靶子就会应声倒下。但随着传播实践的深入开展,传播主体的自信消退了许多,不再认为自己是所向披靡的射手,开始学着与其对象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始重视反馈。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电视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广泛关注。数字电视给信息传播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且引起媒体在内容制作、内容提供、内容经营等诸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变革,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的出现给小众传播提出了新的传播模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彬 《军事记者》2002,(2):21-22
什么是符号?符号在传播活动里起什么作用?大众传播学为什么要研究符号及其意义?这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原材料,一切传播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复杂,就整个传播研究里,就数有关符号及其意义的理论最玄奥了。  相似文献   

16.
刘传建 《新闻界》2006,(1):58-60
网络媒体也是一种传播载体,网络传播也是一种传播手段,因此传播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体。谈到其特性和影响,必须首先认识大众传媒的一些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着物质文明的昌盛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着社会结构的变革。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应用,各种大众媒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报纸刊物实现了激光照排、电脑编辑、网络传输,摄影、广播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电视制作和演播等,都大幅度地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传播变成了现实。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不同的媒介功能可以有机地融合,人类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现代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8.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的职能和信息传播模式。依据文化水平高低,将图书馆受众划分为民间受众、普通受众和精英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各层面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的特性开展信息传播的策略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科技传播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传播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区域,有4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个地区,人口约占西北地区总人口的18.4%。西北五省区中,除陕西省外,其他省区的少数民族数量所占比例都较高,其中甘肃占10.3%,宁夏占32.9%,青海占42.1%,新疆占62.4%。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高原、山地及沙漠、戈壁、草原相间地带,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因素。由于山高沟深、交通不发达也给信息的传播、人才的交流和现代…  相似文献   

20.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