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对施密特自然概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为文本依据,通过施密特对哲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阚中的自然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介的自然、非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而不是哲学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继而进一步指出了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解释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被尊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奠基人的乔治·卢卡奇(George Lukacs),主张实践不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而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认为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就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和出发点的,从而认为“实践本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本体论。这种观点,尽管被国内一些学者所认同,但笔者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他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今天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极具启迪意义。一方面 ,他不仅将社会历史和社会历史中的人作为哲学的本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突破了旧唯物主义从纯客体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缺陷 ,而且在其哲学中把“事实”和“现实”作了区分 ,进一步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进行了粉碎 ,对如何克服“直观性”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述 ,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出了证明。另一方面 ,卢卡奇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是那些具体的观点和结论 ,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即总体性的辩证方法。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中心概念 ,历史总体性特征和具体总体性特征是其两种表现形式。卢卡奇的这一观点试图从总体上勾画出马克思哲学的全貌 ,遵循了马克思哲学一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西方的一股社会思潮。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领域全面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哲学自然观上,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卢卡奇等人开创的“新马克思主义”传统,歪曲马克思的自然观,捏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问题上根本对立的事实,攻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本文试图通过评析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地使用过这一词,他们所用的是“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 这一术语的最早使用者是普列汉诺夫。他在一八九一年纪念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开始使用,这是在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以后所得出的认识结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这些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在历史观方面贯彻了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无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无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仰海峰 《教学与研究》2003,12(12):35-39
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 ,不仅是对社会历史生活的科学分析 ,更是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批判。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使他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一致 ,使唯物主义具有了批判意蕴 ,并将自己的批判理论与伦理道德式的批判理论区别开来。因此 ,将马克思哲学形而上学化 ,以求获得新的理论批判张力 ,是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所作的重要概括,其中突出地揭示了马克思对唯物主义所作的历史贡献。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人甚至把它作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核心概念。学术界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大多数倾向于把它理解为“人化自然”,也就是主张从实践、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实,马克思的自然的内涵并不是单一的。文章主张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不同的维度来阐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多重性[。1](P29)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批判、继承、创新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留下了关于市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留白”,这些“留白”浸润着他对突破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的思考。马克思搁置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及的《市民社会》章写作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无法对私有财产问题进行透彻的剖析:一方面,他所坚持的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式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他缺乏经济史的理论视野,无法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两个转向:其一,对私有财产和等级问题的历史考察,使他无意中转向了唯物史观;其二,认识到深入研究市民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促使他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位后期代表人物,对他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国内外研究者意见颇多分歧,因此,有必要对他的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予以准确的文化定位。这一研究不仅对施密特来讲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施密特在讨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的自然观视为是实践论的,而恩格斯的本体论的自然观,列宁的反映论的认识论,都与马克思的自然观有歧异,并存在一定不足。事实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列宁的自然观并不存在分歧,只不过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罢了。这极易产生误解,而施密特的失足就正好在这里。尽管如此,施密特在自然观上客观地论述、充分地强调马克思的实践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哲学本体论的专著和文章,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哲学本体论思想.通过研究他的著作可以发现,毛泽东作出了自己对本体论的承诺,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不是实践本体论也不是旧唯物主义,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的经典论述,并且丰富了它的内涵、形式等.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哲学本体论思想对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被葛兰西首次明确提出,他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超越二者、综合二者的更高的哲学。是拒斥“形而上学”和物质本体论的独创自主的哲学,更是一种“创造的”哲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如果说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话,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由它所生成的体系形态(既是自然观,又是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