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用改进前后的儿童赌博任务研究3-4岁儿童热执行功能的发展,尝试探讨刺激强化值的表征及错误表征的转换在儿童赌博任务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4岁儿童在两个任务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降低了表征的难度,避免了儿童在实验初期做出更多的不利选择,却未能使儿童成绩持续增长的时间提前。表明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确实会改变儿童对刺激强化值的表征方式,但灵活表征能力并非完成任务所需的唯一主导能力,错误表征的转换可能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和转换功能.方法:采用图形选择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昼夜Stroop测验和字色Stroop测验,以23例ADHD儿童和22例普通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抑制控制能力、转换能力进行测试比较.结果:1.ADHD儿童完成图形选择测验转换任务时间较普通对照组儿童明显延长,犯错误数明显增多;2.ADHD儿童完成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明显比普通儿童多,差异极其显著;3.两组儿童完成昼夜Stroop测验时冲突任务平均时上有显著性差异,ADHD儿童的反应时多于普通儿童;4.ADHD儿童完成字色Stroop测验的干扰任务反应时较普通对照组儿童显著延长.结论: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和转换能力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以言语、非言语性任务,意外转移与表征变化任务为变量,考察了不同语言能力的88名3-4岁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研究结果发现,降低错误信念任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能改变幼儿在错误信念理解上的年龄特征;在3岁和4岁两个年龄组中,语言能力超常的幼儿在各项实验任务上的表现均好于语言能力一般的幼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及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通过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DCCS任务、白天/黑夜任务、手游戏五种测验任务对92名3—5岁农村学前儿童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F(10,162)=19.996,P〈0.001),4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年龄;(2)农村学前儿童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上不存在性别差异(F(5,82)=0.817,P〉0.05),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0,162)=0.909,P〉0.05);(3)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相关显著(r=.684),执行功能对心理理论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学前儿童的规则推理涉及到记忆、抑制、转换等许多方面。但是,用来研究儿童规则推理的许多任务在规则复杂性和材料复杂性等方面都影响到儿童对规则的使用,而儿童通过抑制无关刺激而朝向目标刺激或维度的选择性注意在其规则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37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被试,采用颜色图片视觉搜索任务的形式,要求儿童迅速判断由红绿方块所组合成的矩阵图片刺激界面的异同,并借助Tobii X120眼动系统采集和分析被试的眼动数据,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颜色视觉突显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在目标呈现的刺激界面的任务中,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显著增加;被试对2×2矩阵刺激界面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对3×3矩阵刺激界面的注视时间;被试对刺激界面进行任务搜索过程中,目标呈现方式与矩阵大小交互效应显著。因此,研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存在颜色视觉突显,且这种突显在不同程度上受刺激材料的目标呈现方式及干扰项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贺颖  江琦 《贵州教育》2012,(5):8-14
一、问题提出 较小年龄的儿童在对心理状态进行推理的时候会出现困难。如在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sally—Ann任务中,成人和4岁以上的儿童能够理解Sally的错误信念,但4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通过这个任务,他们倾向于根据物体当前的位置来回答。针对4岁儿童不能通过经典错误信念任务这一现象,研究者先后提出了“概念因素变化观”和“表现因素变化观”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用有差异的同类事物的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采有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一呈现刺激图片以及有无样例图片的方法,在4-9岁儿童的被试中探讨儿童分类依“相似性”向依“理论性”转变的问题及影响分类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儿童依“相似性”分类向依“理论性”分类的转折点是8岁,两种呈现刺激方式的对儿童的分类结果没有造成显著性差异;按目标图分类方式(有样例)的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无样例)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两种标准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中,云南边境地区240名5-8岁的佤族、拉祜族、汉族被试儿童在一级错误信念的通过表现上存在差异。民族异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表现都有重要影响。240名受测民族儿童中最早的要到6岁左右才能通过一级错误信念任务,这与已有研究认为4岁左右是大部分儿童完成一级错误信念任务的时间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