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技论文的标题及其拟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论文的标题及其拟定王士敏,陈玉堂,李穆对于标题,人们给予了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有人说它是“文章的旗帜”,也有人称它为“文章的眼睛”……说法虽然不同,却都道出了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科技论文来说,标题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其读者的阅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报队伍的异军突起,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报质量这一问题也就无可争议地摆在了办报人面前,其中,在编采好稿件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好文章的标题,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标题在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人将标题比喻成文章的“窗口”,比喻成文章的“旗帜”,比喻成文章的“眼睛”,确实都不过分。以“眼睛”为例,登载文章的版面(特别是一版)就好比是一张脸,标题就是脸上的眼睛,如果明亮  相似文献   

3.
有人很形象地比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说“文好题一半”,“文察于目”。这些都说明标题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报纸为了鼓励编辑记者出好标题专门设立了标题奖,电视这些年随着专题性节目的不断增加,标题也理想瞎被看重。标题的创作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标题能使一篇内容散乱的手目统归起来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和中心,使一篇内容本来不错的节目锦上添花更添秋色.一部不怎么样的专题节目取一个好标题有时也能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电视专题节目的标题,产生于书目的构思、拍摄、编辑、制作等一系列创作过程之中。它是记…  相似文献   

4.
很久未读中国青年报,一天傍晚拿到报夹,信手翻来,一版一版地看下去,那富有魅力的标题吸引了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中国青年报的编辑在,“眼睛”上是下了功夫的,标题生动形象,活泼多姿。 1、比喻式标题。翻开最近时期的中国青年报,总的感觉是版面活、内容活、标题活。标题活起来的重要一条,是借助了一个修辞手段——比喻。如8月30日头版的通讯《扑不灭的太阳能之火》,是写青工陈喜德冲破阻力研究太阳能利用的事迹。作者把这位青工比喻成一团“太阳能之火”,而且是“扑不灭的”。这个标题既生动形象,又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8月16日头版消息《康生是造神闹剧的红衣大  相似文献   

5.
杂文小言论是融思想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言论体裁,是一种带有散文味的“杂文”。它既不同于文艺评论,与政论文章也有区别,因而在标题制作上既要有文学性又要有说理性。我在拟写此类言论标题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十种方法。一、谐音法如“公仆”与“供菩”两者是谐音,但两者的概念却有本质的区别。现在往往用“公仆”比喻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那些领导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标题比作眼睛.有人把标题比作门面.也有人把标题比作包装。无非是说标题制作之重要。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近30年.平时极爱读报尤其喜欢欣赏把玩标题,又在企业报当副总编六年.在实践中,归纳了标题制作技巧30法。比喻法。用具体的、大家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那些抽象的、生疏的内容。如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彩虹在浦江升起》,以“彩虹升起”来比喻上海南海大桥倾利合龙,形象而生动。对偶法。标题一般是两句.讲究对仗,如同一副对联佳作。1981年5月14日《北京晚报》的标题《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主题)“京津自学青…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报纸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是报纸的眼睛。一条出色的标题似“巧笑倩兮”;一条传神的标题如“美目盼兮”,无疑会吸引读者。这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报纸与读者见面时决定性的‘第一印象’。一则好新闻,如果标题作得不精彩动人,则可能与读者失之交臂。正如朔望所言:“得之则有,失之则无;所以不能不是一门大学问,至少可比喻大饭店之门面,歌星的装束仪容。”  相似文献   

8.
读者看报,首先看标题,标题是报纸呼引读者视觉,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有人把标题比喻为新闻的“眼睛”,一副精彩的新闻标题,会给读者以视常冲击,进而吸引读者去看新闻内容,为此,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都应当注重标题的制作,用新闻的“眼睛”去冲击读者的视觉。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各类标题中,最容易“突出说明内容,激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注意回力,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当属“疑问式”标题,即以设问、反问或其他疑问方式拟定的标题。日前,在以强调吸引网民眼球的网络时评是,“疑问式”标题备受作者与编辑青睐,使用频率极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实际生活中不运用比喻是不可能的。各种文章作为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不运用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古书上叫“比”或“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比方”。它是用同此事物有相似点的彼事物或道理来作比的。比喻是汉语修饰的传统格式之一,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种写作中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喻构成的要素一般有四个:一是本体(此車物),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彼事物),即用作比喻的事物;三是相似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的特征;四是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是构成比喻的语言标志.在语言表达上,构成比喻的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博喻、连喻、曲喻、互喻、虚喻等,经常用的主要是明喻、隐喻和博喻。  相似文献   

11.
报刊标题十病姚连学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当编排美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报纸、期刊的版面上的标题却奇形怪状,“变态”“异化”,容易产生岐义。其表现主要是“十病”:分割肢解。一条标题在文章的开头放几个字,文章中间塞进几个字,结尾...  相似文献   

12.
最近,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吻”成为媒体、尤其是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海外媒体大多把它作为外交新闻加以报道,德国《世界报》照片的标题是:GipfelderHarmonie“达到和谐顶点”,意大利《晚邮报》照片标题是:“外交上的顶点”。国内媒体大都把它作为“娱乐新闻”加以传播,甚至标题制作都极具娱乐性:“法国总统狼吻德国总理”。文章说,2007年9月10日,两人在默茨堡进行非正式会晤期间,萨尔科齐对初次谋面的默克尔本该进行常规的“吻手礼”,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竞像多年好友一样将默克尔拥抱在怀中并亲吻其脸颊。文章对“故事情节”作了很“火辣”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在当年的报纸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上标题的重要意义。他说:“报纸上那么多的新闻和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因此人们养成了一个习惯,看报首先看标题。根据标题寻找爱读的新闻和文章。”有一次,胡乔木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标题好比人的外貌,一个人眉目清秀,态度和霭可亲,说话有风趣,谁都愿意接近他。报纸上的标题也是这样,如果一条新闻或一篇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有趣味,或者立意新、角度新,有独到之处,就能吸引读者去读它。五十年代的人民日报上,虽然也有不少好的标题,但是充斥着版面的是一般化、干巴巴的所谓“一句话标题”。胡乔木对此很不满意,常常抓住一些具体事例,发表他的意见,有时还夹带着一些富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引起了大家的笑声,活跃了评读会上的气氛。记得有一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春光满园》的通讯,报道的是大连高压阀门厂庆功会以  相似文献   

14.
诗化的标题     
《今传媒》1995,(Z1)
诗化的标题文/王毅如果给“文章的眼睛”──标题注入一点诗的清泉,它就会更加亮丽.这类标题就是诗化的标题.有些诗化的标题完全可以当作诗句来欣赏.譬如,《盛世桑田新事多,“农门”引来“老大哥”》、《科海共搏半世纪,以沫相濡两心知》、《历尽风雨柔情在,不逊...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1981年3月18日有篇通讯的标题是《心血浇得枯花红》,内容是记述共产党员王献忠帮助徒弟转变的事迹。我认为,这个标题所作的比喻很不确切。人们常说“枯木逢春”、“枯枝发芽”。这些比喻是正确的,因为枯木、枯枝埋在地下的根倘没全死,是存在再活的可能的。而花枯却无法再活,更无从谈到再“红”。编辑同志在拟标题时,想追求新颖和形象化,这个用意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标题必须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6.
翻阅《河南日报》,感到有些标题制作的不错,现归纳分类如下,并谈些个人看法。用比喻作题,使读者借助形象的比喻理解或感受作品通讯:《刻在金色丰碑上的名字》(1986年9月9日)题目后有段题记点明了标题的比喻含意:“如果世界上最宝贵的是金子,那就该用金子铸一座万丈丰碑,把你们的名字一一刻在上面。但是,还有比金子更宝贵的,那就是人民的心,人民早已用虔敬的爱在心中树起了一座永存的碑,上面用金字写下了你们——为振兴河南教育事业而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们的名字。”文章作者用比喻表达了人民对教师们的深深爱戴和感激心情。报道“南阳市几位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媒体文章来讲,一个“吸睛”好标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一些流传甚广的制作标题“秘诀”是否真的能够强化正面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剖析了部分新媒体文章标题的“误区”,并在分析大量新媒体文章标题后,总结出能够令标题锦上添花的窍门。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2)
我的眼睛盯在标题上文/@@周桂香丙子年迎新辞旧之际,和古都许多商家正搞年终盘点一样,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也“盘点”去年的工作,打开十二期刊物,我盯在标题上,颇多感触。标题,亦称题日。它用词语或简短的句子标明文章、作品的内容。耕耘于方田、伏案...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是否诱人,与它的“眼睛”是否传神密不可分。记得刚学“爬格子”时,标题常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经“整容”后的“眼睛”往往变得生动而有鲢力,我不禁为编辑老师高超的“美容术”拍案叫绝。可是,含辛茹苦“熬”出来的“豆腐块”虽然见诸报端,偶尔也能赢得战友们的喝彩,但我却轻松不起来,常为自己蹩脚的标题制作术黯然神伤。为此,我静下心来,苦练“内功”。从锤炼文字到修辞手法,从古今名联到唐诗宋词,从格言、警句到顺D溜、歇后语—…·广采博览,反复琢磨,并把平时从报刊、影视和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听…  相似文献   

20.
点睛的艺术     
画龙讲究“点睛”。给新闻和文章做标题也是“点睛”。大大小小的标题,构成报纸各式各样的“睛”,它应该是鲜活的,不是死的、灰色的、“翻白眼”的。这个“睛”点得精彩,文章就会为之生色,久久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