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信息传播环境日益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标志。“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地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大众传媒不仅给我们建构了信息化的道德环境,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德育资源,让大众传媒发挥德育优势,成为很多学者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即使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又称为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指的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等的总称。在西方,大众传媒也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社会效益,则指的是一项工程对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各种贡献的总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众传媒充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信息摄取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大众传媒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足够含量的信息,不断吸收来自外界的不同资源,扩展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让我们充分掌控信息,时刻维持清醒的头脑。由此看来,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大众传媒对社会效益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传播环境日益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标志."媒介作为一种文化的技术逻辑和力量,无情地塑造着大众的文化习性,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1.旺大众传媒不仅给我们建构了信息化的道德环境,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德育资源,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德育资源,让大众传媒发挥德育优势,成为很多学者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方琳 《东南传播》2011,(12):48-50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预言人类将“娱乐至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以其强大的势力迅速占领娱乐的霸主地位,影响公众生活。但媒介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对错,媒介不是撒旦。大众传媒之所以引起人们不断的批判和厌恶,根源是资本在操纵媒介,资本是撒旦。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及其产生的“泛娱乐化”倾向,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今媒体人的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主体及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品格。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大众媒介的作用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毅 《新闻窗》2014,(1):43-44
新世纪以来,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不仅成为了各种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同时还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大众传媒以其独有的媒介特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手机、网络,承载着大量信息传递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都似乎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只要这些媒介还存在,就会有不计其数的各类信息扑面而来。人们似乎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资源津津乐道,甚至把它们当做生活中的谈资,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媒介影响的长远效应来看,在大众传媒的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头脑已被媒介牢牢控制,自己停滞于事情的表象而不再去探究事件的真相,这并非是媒体的初衷。媒介不仅告诉我们想些什么,它们还通过报道框架来告诉我们怎么想,但是有些并非都是真相,至少不是还原完全的真相。对于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们和处于改革转型期的社会来说,媒介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担负起它的社会职责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8.
邢英薇 《青年记者》2010,(18):28-28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凭借传播方式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及之势,凭借专业化的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赢得了很高的信任度。而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传播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在形成、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从政治角度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和职责。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冲击,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位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凭借传播方式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及之势,凭借专业化的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赢得了很高的信任度.而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镜像”一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如“中国镜像”、“传媒镜像”、“全球镜像”等等。“镜像”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他认为周遭的人和事物(他者)成为人们认知自我的“镜子”,人们在“镜像”中发现自我,形成主体意识。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大众传媒在现代成为最大的“镜子”。人们在大众传媒提供的“镜像世界”里关照自身、认知世界。“媒介镜像”不等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的映照,但它真实地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情感、态度,左右着舆论的走向。而我军新闻学者朱金平就在其《舆论战》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镜像世界…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作用并非都是正面的,现实中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国 《现代传播》2006,(1):157-159
政治传播: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大众传媒实质在构建自身形象过程中,大众传媒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施加影响的操控力,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之一。质言之,大众传媒的出发和立足点都是一种政治传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而言,一个国家在媒介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基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其话语影响力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对其他国际行为体辐射着“硬权力”难以企及的影响力。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政治本身也隐含传播的涵义。在现实国际政治生活中,即令是一个拥有绝对霸权的国家,也需要将自身的战略构想、行动理念、价值观念、方针政策等传播出去、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生活在大众传媒营造的“拷贝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被传播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媒介成了人们生活的“导航圈”。因此,当媒介工作者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感性世界进行加工和制作时,实际上已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把关人”的角色。除政治层面上的“把关”外,价值层面上的“把关”所面临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大众安排讨论话题,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进入公众议题,影响公众原有的思想和观点。议题设置可以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它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什么问题,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运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三峡工程的“媒介议题”和“公众议题”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围绕“三峡工程”进行的媒介议程设置方式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影响和强化效果的。媒介议题设置使受众经历了对这项工程知之甚少、到十分关注、直至共同…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权力的眼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是一种资源 ,因为掌握某种关系资源而可能在一定局面中处于支配地位 ,拥有相当的权力 ,对于加入我们这个社会时日不久但颇具影响的力量———大众媒介而言 ,究竟它是如何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关系来获取自己的权力、始终是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在考虑权力的必然取向———利益时 ,媒介又是在如何维持着自身的生存 ,或者背离传播的初衷 ,同样是个令人注目却又含混的话题。本文利用米歇尔·福柯等人的观点 ,通过5个层次分析 ,来澄清权力的概念 ,揭示大众传媒权力产生的关系基础 ,描绘媒介权力的形态 ,指出媒介运用权力时的问题以及提出我们可能的对策 ,以期对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权力运用的合理化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媒介是人类从事传播活动的物质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逐渐由人体的或体力的技能向机械技能的转变过程。早期的媒介要么就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要么是直接受到人的肉体所给予的力量和能力的限制,无法超越人的双手和感官的范围。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传统媒介或者前现代媒介,它的代表是口语传播;而所谓现代媒介则是“人体的延伸”,是与传统媒介相对的大众传媒,电视是当今大众传媒的宠儿。 麦克卢汉认为“一种传播工具的内容(content)经常即是另外一种传播工具……就像手写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①按照这种说…  相似文献   

18.
老一辈新闻学者发现,媒介的功能是用“新闻的力量”一词表述的,被认为是“形成舆论的力量”。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们把大众传播视为生活的教本,概括出监视环境、传播信息、宣传政见、提供服务、供给娱乐等5种功能。这类人所共知的粗浅概括,不仅亚化了大众传媒的社会地位,而且消蚀了人们用其改造社会的兴趣,仅是媒体的一种浅功能。但如果对任何时代的巨变加以精心的剖析,就会发现,传媒小断积聚多方而的能繁,最后把人们带人崭新的世界。这种深度功能是缓慢的、渗透性的,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患,所以还没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传媒的深度功能通过多层次互动,口以继夜地催化社会的进步,最终改变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导敛整个人类生活的巨变。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媒介接受者对媒体的本质属性、传播技巧、制作手段产生相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以正确地理解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海湾战争后,美军在修改的《作战纲要》中写道:“媒体传播的力量能够对战略方向及军事行动的范围,造成戏剧性的影响。”在信息的实时报道与战场的透明化传播中,大众传媒作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特殊作战平台与作战手段,发挥…  相似文献   

20.
博客:女性主义传播发展的新基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项国雄  曾晓虹 《新闻界》2005,(4):104-105
一、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即是让大家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要有一个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才会有共通的基准,社会生活才能协调.在现代媒介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形成公众“共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