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其中,林黛玉跟着王夫人去拜访二舅贾政时.对于正房的陈设和布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三个“半旧的”:一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一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一是“半旧的弹墨椅袱”.讨论这表现了贾政的什么性格特点。师生讨论的结果是表现了贾政朴素低调的性格。课后,我反复思考体味,觉得这一解读并不准确,其实这恰恰表现了贾府的富贵气象。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四次使用了“半旧”这一修饰词。细读文本与研究者的文章,笔者发现在对“半旧”一词的解读上,我们忽视了黛玉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即所谓的“半旧”是黛玉视角中的“半旧”。加强对黛玉视角中“半旧”的诠释,不仅能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能深刻体会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作者用“半旧”一词描写了贾政王夫人的内室陈设——“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钟鸣鼎食的荣府使用了“半旧”的什...  相似文献   

4.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我们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华丽富贵的程度.但在描写贾政、王夫人内室的那段文字中却连用了三个"半旧".在研读了文本和原著后,对"半旧"一词的理解,我觉得站在儒学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分析贾政,即从文化涵养、教子齐家、修身正己、恋旧情结来解读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解读"半旧",也更显<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读者感受到了贾家豪门望族的辉煌气派。可在这一派奢华之中,文字里却出现了三处略显突兀的字眼——半旧。在描写贾政的房间时,这样写道:……靠东壁面西设着半  相似文献   

6.
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载有俞泽峰先生撰写的《三个“半旧”看贾政》一文,认为贾政“俭朴”“清雅”,“是儒家思想忠实的守护者和认真的践行者,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恪尽孝道的孝子和望子成龙的严父,可以算得上是封建末世的正人君子.”于此,笔者与俞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曹雪芹对这位所谓的“忠臣”“孝子”和“严父”究竟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其所赋予贾政的“俭朴清雅”“正人君子”的质的规定性又是什么呢?这不是小问题,它涉及贾政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亦与全书的思想主旨有关,不可不察.是故,特予补说.  相似文献   

7.
前八十回书里,贾政在七十八回“闲征姽婳词”出场之后,只分别于七十九、八十回因迎春出嫁的事间接被提到了一下。曹雪芹的已“迷失无稿”了的后三十回书是如何描写贾政的性格的,在这些佚稿发现之前,谁也无从作出具体、确切的回答。但如果从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所预示的贾府衰败的结局,从前八十回所展现的这一衰败的历  相似文献   

8.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第一个高潮。小厮们奉命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又“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这一顿板子噼噼啪啪打下去,不仅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而且惊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令贾府登场人物真容毕露个性凸现。正是:大板打出众生相,人人心态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红楼梦》里的贾政和王夫人——这一对所谓“严父”和“慈母”形象,是贾府统治集团的当权人物:头脑冬烘、思想僵化,顽固专横,而又披上“端方正直”、“慈善宽厚”的“正人君子”和“大善人”的外衣。对这两个人物抱有好感的,在广大读者中间是为数极少的。《金玉缘》本的评者也说贾政“迂疏腐阔”、食古不化;王夫人更“一怒而死金钏,再怒而死晴雯、死司棋、出芳官等于家,为稽其罪,盖浮于凤焉!”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1.
高语第四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姐妹及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一大批贾府亲眷。  相似文献   

12.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读者感受到了贾家豪门望族的辉煌气派。可在这一派奢华之中,文字里却出现了三处略显突兀的字眼——“半旧”。  相似文献   

13.
话说林黛玉进贾府见了贾母、凤姐之后,贾母便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没有在荣禧堂接见黛玉。王夫人选择在哪接见黛玉,也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多次提及黛玉是客的话。所以我以为王夫人选择在三间小正房贾政的"半旧的"书房接见黛玉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脂批本《石头记》第78回多了一段关于贾政"名利大灰"的心理描绘,说到贾政从此转变教育方针,不再以举业强迫贾宝玉了。这是违背曹雪芹本意的妄加。因为,硬要贾宝玉读书应考走仕途经济之路,是贾政的既定方针,这是贾宝玉的地位所致,是贾府家族前途的别无选择;从小说的艺术构思来考察,也是矛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把两百多年前的社会生活全盘托出。从《红楼梦》里,我们既看到了血淋淋的阶级压迫的惨景,也看到了封建教育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你去学里请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这是清王朝的高级官僚、贾府的孔老二贾政,在他的儿子宝玉第一次进私塾时,对宝玉仆人李贵的训话。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从贾政训斥李贵的寥寥数言,就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老二的一套当“教条”强迫人们信奉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形态是  相似文献   

16.
杨顺仪 《学语文》2004,(5):13-13
《林黛玉进贾府》可供研读的地方很多,但笔者认为曹雪芹选择林黛玉这个人物角度来描绘他要着力表现的贾府,也有其独特的角度优势,值得一写。1、身份优势。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又是贾赦、贾政两个人的嫡亲外甥女儿。由于这个身份的特殊,黛玉的到来,必能牵动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  相似文献   

17.
《黛玉初进贾府 年龄究竟几何》、20014年第12期《中学语文》刊载的这篇文章,试图用“考据”方法解读《红楼梦》中这一谜团。作者断言,“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为六岁多”,“宝玉当时才七八岁”(黛玉年少一岁)。这种所谓的“考证”,乖违文学常识,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8.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个高潮。贾政这一顿噼噼啪啪的板子打下去,不仅打得宝玉皮肉受苦,动弹不得,也打得整个贾府上下眼泪纷飞。而众人纷飞的眼泪,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男人除了宝玉以外,出场频率最高的大概就是贾政了。而且,这个人在《红楼梦》里甚至也算得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正人君子了。可就是这个宁荣二府唯一的正派人,曹雪芹为什么对他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20.
蒋静 《现代语文》2005,(3):22-23
《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文)一文描写了众多人物的出场,其中对黛玉、宝玉以及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出场的精彩描写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范例。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在《林》文巾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那就是贾赦、贾政。这两个未出场的人物其实正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