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相结合,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雷爱萍 《考试周刊》2013,(74):39-39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相结合,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郝翠琴 《考试周刊》2014,(20):41-41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互动、互助、互促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学中,幽默的互动教学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孟晓云 《教师》2013,(6):36-36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梁彤 《考试周刊》2014,(14):62-62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就要更加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内在需求同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一个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地促使教师与学生在一个民主的教学活动中相互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蒋美女 《文教资料》2010,(20):174-175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营造"常态课堂",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语文教学观,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