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潇 《出版科学》2016,24(6):72-74
回顾于丹自2006年国庆7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的作品出版情况之后,关注于丹十年出版,分析于丹媒体形象和品牌延伸的二元互动,探讨于丹品牌出版的十年主题流变与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2.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相似文献   

3.
文学@@5月上市的图书有4种进入6月文学类榜单Top10,它们分别是《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超级冷漫画8-疯了!桂宝(奇乐卷)》《决战江湖》《女王,再见黑天鹅》.于丹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开始,她就拥有了众多拥趸者.《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延续了其作品通俗、易懂、妙语连珠的风格,源远流长的古诗词经由于丹的解读,更让读者感受到了独特之美.《疯了!桂宝》的确疯了,成人绘本漫画类能够挤进文学类榜单前10名并不多见,《超级冷漫画8-疯了!桂宝(奇乐卷)》本月位居第七名,从线上到线下,从电视到平媒,这个极具性格、疯得可爱的漫画人物桂宝让无数的桂迷们为之疯狂.青春文学《女王,再见黑天鹅》是小妮子的新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孩,从平凡到坚强,从坚强到坚韧,从坚韧到承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于丹品味汉字》节目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的积极探索。这是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中国记协4月22日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品味汉字》研讨会上的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于丹品味汉字》系列节目,通过解读汉字,让观众重温汉字的魅  相似文献   

5.
于丹是2006年底到2007年整个中国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文化访谈录"节目中,人们看到连续七天播出的《于丹·游园惊梦》。有媒体人称之为"于丹一个华丽的转身,从2000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一下子转到讲雅致的昆曲"。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7.
本书遴选了60年新中国出版史上那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而成为名著的34部图书作品——从数年磨一剑的《雍正王朝》到感动共和国的《高山下的花环》,从冲破时代读书禁区的《情爱论》到点亮人生之路的《平凡的世界》,从走出冷落的《文化苦旅》到超级畅销的《于丹〈论语〉心得》……本刊选择的是重新出版《围城》时鲜为人知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书名借用古诗词主要表现为直接撷取古诗词名句作为图书书名,或者化用其句式、意象。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结晶,蕴含着多重审美情趣。书名借用古诗词如果与图书内容相契合,有助于升华图书的意蕴,容易激发受众的共鸣,提升出版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而迅速“红”遍全国。面对于丹的迅速窜红,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接踵而至。追捧者认为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的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此间,诸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于丹品味汉字》、《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大会》等一批文化节目纷纷涌现,力求以有形的文化载体来洞观、探源与剖析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肌理,从而为我国荧屏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勾绘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传播时代,图书改变了它原本缓慢的知识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跟风消费行为。《于丹〈论语〉心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超过了250万册(出版此书的中华书局,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是李侃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史》,累计发行近200万册,但花了将近50年时间)。文化界将此称为“于丹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期的出版业,好像没有多少红火的事情。图书出版方面,《于丹〈论语〉感悟》和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套裁编辑的同名图书,宣传造势虽然热络,但还是这两年热点图书的余响;期刊出版保持竞争态势,也只是几种文摘类杂志此消  相似文献   

13.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11S):22-2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不仅如此,于丹的另一部作品《于丹(庄子〉心得》也超过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下)》、《品三国(上)》两部作品,位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第2。至此,出现了于丹全面“超越”易中天的态势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  相似文献   

15.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6):20-20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31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了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大会,《于丹〈论语〉心得》、《中东国家通史》、《三联生活周刊》等155种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分别获得中国出版集团第四届优秀图书奖、第三届优秀报刊奖。  相似文献   

16.
王珊 《青年记者》2017,(9):24-25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观众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用“再次”这个词,是因为用电视节目的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并非首创,早在十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就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直接推动了“国学热”.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康震、蒙曼、王立群和郦波四位点评嘉宾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正是从《百家讲坛》开始,走上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百家讲坛》中还走出了易中天、于丹、阎崇年、钱文忠、纪连海等一批活跃于电视屏幕的文化嘉宾,为中国的电视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凭借电视强大的传播力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先后成为2006年最耀眼的两位明星学者和最耸动媒体视听的畅销书作家。前者的《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 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 (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热,古诗词图书层出不穷.本文从策划编辑的视角,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为例,重点讲述了编辑如何在同质化选题中做好"微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论语》热了于丹,还是于丹热了《论语》,在《于丹(论语)心得》出版后,于丹火红大紫了,《论语》也人红大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