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乐趣、志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理趣、意趣;领略音乐鉴赏的美趣、谐趣、雅趣,而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2.
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形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高中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成为培养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唱游课的指导思想是“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艺术,最具情感性,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品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审美教育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蕴含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要素、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表现音乐的丰富内涵,鉴赏音乐。使学生不仅现在受益,而且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中专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为更好地体现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6.
赵欣 《河南教育》2004,(6):34-34
音乐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新课程标准阐释了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念,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7.
让多媒体与音乐欣赏教学牵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音乐教学始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长期以来,教学手段的落后、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一种模糊的认识:音乐欣赏就是用录音机放放乐曲,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缺乏兴趣,又怎能谈得上审美呢?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并极易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因此,教师应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这一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使音乐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美育同时又寓教于美?关于这些问题,笔者依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工作的经验,从四个层次加以分析。一、培养审美兴趣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梅英 《中学文科》2005,(12):35-35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以“情”引学生走进音乐,一定比以单纯、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爱上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闪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音乐教学也有了全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音乐教学上中的运用进行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愉悦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在接触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加强音乐教育增强审美能力四平市勤业小学小学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想象力、审美表达力、审美创造力等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通过音响来塑造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很有趣味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追求创造审美品味,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学精神,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已成为音乐教学工作者探索和实践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成为传统音乐歌唱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对提高学生的歌唱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体验音乐形象、感悟音乐语汇、拓展音乐想象、激发音乐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19.
肖琳 《教师》2010,(13):70-70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激发人的灵感,鼓起人的勇气。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当的音乐手段,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创设艺术氛围,创设审美的物境和审美的心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