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分析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特征,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出一种区分竞争力原因和结果的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与度量指标,构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基于PLS-SEM模型研究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组织结构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产业环境、辅助产业、市场需求三方面因素对生产要素投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岳德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21-225
利用迈克尔.E.波特"钻石体系"模型中的4个关健要素剖析广西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对广西4个关键要素的统计对比研究,结合政府的作用和适逢的机会具体分析,得出广西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生产要素方面有一个大的改观,才能确保其成为广西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区位熵指标测算东莞整体制造业和20个主要制造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东莞整体制造业具有产业集聚优势,集聚程度较高的4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并以产业区位熵值为核心解释变量,加入区域创新投入要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结论:东莞整体制造业和创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线性促进关系;分行业的区位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结果与产业区位熵趋势相关。提出东莞应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晓明  杨力  刘琳 《软科学》2017,(9):74-78
围绕“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程度以及产业资源投入”等三个维度搭建分析框架,构建起由GDP、产业专业化指数、产业空间基尼系数以及产业资源投入等4个变量组成的VAR模型,以四川省2000~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样本,以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为分析方法对石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石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倒U型”的态势,产业集群与产业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的脉冲效应,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江西省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评价模型,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对园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其中技术进步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属于增长型园区;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惯性特征,资金与劳动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劳动的影响弹性大于资金的影响弹性;园区企业个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为负,盲目招商引资并不会显著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DEA三阶段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8年28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并利用Kernel密度分布法进行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差距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确实对效率测度存在较大影响,DEA三阶段模型增强了效率评价的科学性和省市间的可比性;技术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呈缩小趋势;要素的空间均匀分布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起到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问题越发明显。针对市场化改革能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问题,运用2000—2010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改进后的泰尔指数作为产业协调发展的衡量指标,并控制经济总量发展水平(GDP)、要素资源投入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后构建一个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考察市场化程度对产业协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对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靠增加要素资源投入作用有限,关键在于以市场为调节机制的产业要素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分析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竞争力、制度环境和协调能力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助随机前沿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纳入到效率方程中,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核心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必然反映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相似文献   

9.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系统分析偏离份额模型演变的基础上引入空间要素,应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拓展模型对山东省2002—2011年10年间产业结构和各产业竞争力进行横纵向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邻近区域而言,山东省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产业竞争优势较大。山东省应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和旅游业,保持第二、三产业的优势;同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任鹏  袁军晓  方永恒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84-187,192
通过对波特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评价,客观地分析了"钻石模型"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综合模型分析方法。该综合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和绩效模型两个部分。生命周期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演化规律;绩效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反映产业集群所处状态的运行状况。综合模型达到了从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的角度对我国电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和灰色系统的相关方法对电信业竞争力评价进行建模;接着,对所选取的八个区域中较具代表性的省市的电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测评结果找出各区域电信业竞争力与其它地区存在差距的根源,进一步提出不同区域电信业战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从多方位、多视角探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宏观环境竞争力3个层面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内蒙古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把握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匮乏,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若干评价指标,利用TOPSIS法对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近年来各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山东和江苏是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最为活跃的地区。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将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各指标的模拟权重,并对评价的单调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洋第三产业值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一产业值,再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值和海洋经济比重,两者权重相当,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的权重最小,所有指标对评价值而言都是单调递增的,评价的单调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经济日益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搜集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内生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量化角度,惯性对创新活动确有巨大影响,这说明创新活动与地区的文化积累有很大关系,为打造创新文化以增强创新能力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应扩大高技术产业人员的就业规模;专利的弹性系数比高技术就业人员数的弹性系数高,说明专利存量是我国取得新专利的重要来源,应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和专利保护,以形成知识积淀和专有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探究环境引发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熵变,以生态学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russelator转译模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评价模型。以中国省域划分的29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熵值变动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负熵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较强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差异加剧,2012-2017年间,总体基尼系数、三大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的基尼系数均增大,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成为主要差异来源,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根据环境效应负熵的指标熵权调整政策方向、进一步缩小环境效应区域差异、并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环境效应的区域辐射功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医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医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模型进行分析,找出黑龙江省医药产业与其他省份医药产业之间存在的优势及差距,为提升黑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P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把握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影响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造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依据模型总体框架,结合我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和实际,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确定了我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9.
吴姗姗  张凤成  曹可 《资源科学》2014,36(11):2386-2391
科学评价沿海各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对于寻找竞争优势、改善竞争劣势、合理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海洋资源环境条件、海洋经济产值、海洋产品产量、区域社会经济支撑等多种因素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建立了21个评价指标的省级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集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根据两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得分,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划分3个层次:广东、山东竞争力最强,应进一步发挥优势,有效提高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天津和上海应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壮大海洋产业;广西、海南竞争力最弱,应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海洋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20.
陕西航空产业逐渐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我国航空产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建立我国区域性航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1个省市的航空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将陕西航空产业竞争力情况同20省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确陕西航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陕西航空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