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二《南》存于敦煌文书六个写卷,二十五首俱全。这六个写卷在存诗情况、抄写情况、避讳情况等方面各不相同。从对写本的整理情况可以看出,它们保留了《诗经》的较古面貌,在文字上多能发古阐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BD15345、P.2536、P.2486为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不同卷次之写卷,书写时间大体相同.近年有学者依据题记中抄写人结衔"书吏"、"亭长",推断这一组写本是由秘书省抄写的"宫廷写本".本文从"书吏"、"亭长"在唐代的实际设置情况、秘书省的人员构成及分工、现存唐宋官写本总体特征几方面加以考察,提出此组写本虽然可能与宫廷写本存在某种关联,但推定其出自宫廷或秘书省则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隋魏澹所作《鹰赋》,存俄藏Dx.06176、Dx.10257两个写本。 Dx.06176为折叶装散叶,图版见《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三卷,未予定名。所存三折叶,分编Dx.06176(3-1)、Dx.06176(3-2)、Dx.  相似文献   

4.
敦煌卷子伯二五三六号乃是《春秋谷梁传集解》卷三的写本。用这个写本来比勘中华书局影印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我们可以校订出不少今本的舛误之处。同时,这个写本保存了大量有别于今本的异文,有些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也未著录的,弥足珍贵。另外,这个写本不仅是依《汉志》十一卷之旧式的古本,也是品相完好、书法精工、字迹清晰的精本,可以作为唐代经籍写本的一个样板来进行研究。总之,该写本在校勘、版本等方面的文献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这里的“古籍版本”主要是手抄写与雕版印刷两种.用手抄写的古籍可分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稿本即作者的原稿,又分手稿本和清稿本.手稿本即作者亲笔所书;清稿本是据手稿本誊清的稿本.写本,唐宋以前凡用手抄的书,皆称写本.抄本,据他人之书抄录的本子.把纸铺在原  相似文献   

6.
解善集     
唐咸亨至上元之际,皇家曾命工书写大藏经多部。其书在敦煌遗书中尚有留存。笔者据流传之典藏稽考,这些写本经卷之装潢,出自留名为解善集或解集之手者多至数十卷。解集、解善集当是一人。"集"是名,"善集"为字,其名与字之内涵当与其职业相关。经其装潢之经卷,品相富丽堂皇。其技艺之精湛,堪称中国典籍装潢史上的名家。  相似文献   

7.
侯成成 《兰台世界》2016,(9):117-119
英藏敦煌文书S.373号写卷,为一诗集残卷,共抄写诸山圣迹题咏诗10首。本文从叙录和系年的角度,对该写卷进行研究,纠析前贤观点,考证存诗作者生平及作品存佚情况、作品抄写时间或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天津展出的两件敦煌写经孤本,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两件写本分别是《大智度论卷第三十》经卷和《摩珂般若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大智度论卷第三十》通卷长近十米,卷面完好,有尾题《大智度论卷第卅》。据介绍,现知这一卷海内只在北京图书馆藏有唐代写本的残卷,仅存一纸28行,而这次展出的经卷经专家考证是南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写本,所保存的文字量约为北图本的20倍,甚为宝贵。《摩珂般苦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卷面也完好,其中一片卷首题有品名《摩珂般若波罗蜜舌相品第六》,除品名外,存文字15行,为南北朝晚期写…  相似文献   

9.
《观无量寿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开宗立派的经典之一,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发现《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写本共112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被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敦煌本《观经》内容、裂痕、行款、书风、笔迹等不同角度的对比分析,把16号《观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残卷或残片缀合为6组,使一批原本分离的"骨肉"得以团聚,有助于我们对相关写卷的性质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大方等大集经》60卷,北凉昙无谶等译。经普查,目前公布的敦煌文献中共有该经写卷206号,其中5号某一卷首尾完整,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本文以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为中心,通过残字契合、内容相承、行款格式相同、书风书迹近似、卷面印记拼合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其中的41号残卷或残片缀合为10组。  相似文献   

11.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本等诸多版本。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该经的第三百六十三卷写本,从书写年代、风格、流转过程考证可知,此经卷是清末著名版本学家杨守敬从东瀛购回,又递经清末书法家邵松年及其子收藏的不可多得的唐写本珍品。  相似文献   

12.
IDP项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敦煌卷子.是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土地庙、敦煌西北汉长城烽燧遗址等地出土的十六国、北朝、隋、唐以至于宋代的多种文字的古代写本和印本.  相似文献   

13.
《史记》自问世以后,历代均有抄写翻刻,但因时代久远,在抄写翻刻过程中,多有衍误脱讹,以至使人产生了“今传《史记》是司马迁原书吗”的疑问。明、清及近代学者对《史记》诸本多有研究,但对西汉末至六朝时期的写本状况甚少涉及,而这一时期对《史记》版本形成至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记》的原貌。本文以抄于六朝时期的两卷残本为根据,以相关典籍为佐证,揭示了六朝古本的特点,论证了其与今传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订正了今本《史记》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公私书目及其他传世文献对《证道歌》多有记载;敦煌文献保存有六个写卷,全部或部分抄写《证道歌》,完整呈现了其以手写纸本形态传播之状态;广州六榕寺也有宋刻《证道歌碑》,是现存唯一《证道歌》石刻史料,所据底本应是两宋时期在寺院民间传播的另一《证道歌》版本。唐宋时期在文人士子、民间萧寺之间,《证道歌》至少有三个版本系统传播,作者题署、文本内容彼此互有异同,传播范围西达敦煌、南到广州、东至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5.
《鹖冠子》卷第一,唐人写卷子残本,硬黄纸,有栏线,书高二十四厘米,长三百三十二厘米。共存一百八十五行,每行十七字,内存原文四十四节,注文十三节。卷末顶格题名“鹖冠子卷第一”,下空一行顶格书“大唐贞观三年五月勘校定毕”十二字。避唐太宗讳,文中“民”字皆缺末笔作“(?)”。确为世所罕见的唐人写本。此唐人写本残卷不标篇目,今以《四部丛刊》涵芬楼明翻宗本陆佃注《鹖冠子》核之,其书残文起“凶者反此”迄“退谋言弟子愈恐”,即《环流》第五(残篇)、《道端》第六、《近迭》第七,计此写本残卷存文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保存着一批稀见图书。这些传本极少特别罕见的珍品, 往往被赝品假冒,真伪并存,难辨其实。宋代佛教写本藏经──金粟山大藏就是其中之一。 金粟山大藏经,又称“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卷轴装。卷宽约60厘米,每纸长约24厘米,个别者纸幅稍长。纸经染黄涂蜡,隐约呈现虎皮斑纹。纸背印有椭圆红印,钤:“金粟山藏经纸”。通卷朱丝界栏,经文每纸30行,行17字。卷端小字题写:“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或“转轮大藏”;下记千字文号、纸数、经名卷次及译者,有的还在经文之前写有施经记。每卷经尾题记又书写抄经年月、抄经者、校刊校证者和主持者。 一般认为,自北宋初年刊雕开宝藏以来,佛教大藏经完成了从写本时代向刻本时代的转变。而金粟山大藏经抄写于北宋中期,说明此时在民间保留了一个写本与刊本并行的时期,为我们提供了刊本时代有关写本藏经重要的实物标本。根据文献零星记载,仅在浙中海盐一带,除金粟寺有写藏外,其余如法喜寺、精严寺、隆平寺、崇明寺、普照寺、兴国寺等俱有写藏,其中法喜寺藏经,又称“法喜寺转轮大藏”,抄写风格与金粟山极相近,北京图书馆亦有收藏。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篇目完整的版本。在梳理其版本及文献情况的基础上,考订此书为覆刻本,对宋代刻书业研究有参考意义。宋荣六郎本与敦煌写本、《道藏》本《抱朴子内篇》关系密切,为后世通行本的祖本,其文字内容优越之处众多。作为一个讹误较少、文献完整、刊印最早的版本,宋荣六郎本对《抱朴子内篇》文献整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校勘与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手抄本又称写本,是以手工抄写而成的图书或文稿,包括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在版本学上与刻本或印本相对。自有文字著述以来,用手工抄写的方式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活动就始终存在。抄写既是求知自学、积累知识的基本手段,又是书籍制作和文献整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书籍传播和流通的必要方式。具体到我国的出版历史,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基本上都是写本,书籍的生产与流通全靠人工抄写。这一时期的出版历史属于手抄本时代。隋唐以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书籍的制作和流通逐渐摆脱了手工抄写的限制。从此以后,印本书便逐渐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浙敦069、浙敦102、淅敦103和俄取,284四件写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写本,可拟名作《销释金刚科仪要偈三十二分》,内容与《销释金刚经科仪》相关。因其抄写年代在宋元之间,应不属于敦煌文献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字数据库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的一个子项目 ,目标是利用敦煌写卷建立一个互动的中文文字数据库。这个项目不但能帮助学者研究写卷 ,而且为研究文字提供一个实用性很高的工具。由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 ,人们对研究古文字学的热情日趋高涨。尽管敦煌文献发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 ,然而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迄今为止 ,尚未有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即尝试填补这一空白。1 概况迄今为止 ,学者研究古文字的成果有印刷本和数据库两种形式。从其功用来讲 ,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 ,绝大部分网上古文字数据库可以说是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