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消息传出,国内外新闻传媒千余记者纷纷赶赴宜昌,开始了一场与大江截流之战相呼应的新闻大会战.如今,三峡截流新闻大会战早已鸣锣收兵.作为有幸参与此次新闻大战的记者,我们特意写出参战之中所见所闻所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大江截流:新闻的聚焦点闵凡路,吴锦才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三峡工地立时成为新闻与历史的聚焦点。在十五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中外记者云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新闻战。读者、观众、听众,从大江截流现场了解了大江截流的全过程,以及...  相似文献   

3.
重大题材报道不是中央媒体的专利,众多地方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对重大题材新闻的独立报道,在近两年的香港回归、大江截流、张北地震、十五大召开、长江和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等重大新闻发生的现场,都活跃着许多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的身影。这类新闻常出现在地方报纸的头版,因此,搞好重大题材报道也是办好地方报纸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和5月,在“中华杯”’97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和’97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评比中,我所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一个铜奖、两个优秀作品奖,由中国记协组织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好新闻评选(图片系列)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五个优秀作品奖,这在我们《中国三峡工程报》社还是第一次。我这次获奖的摄影作品,都是拍摄的三峡大江裁流的镜头,其中《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截流成功》(组照)分  相似文献   

5.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地现场,一艘披挂着“中央电视台”和“CCTV”巨幅标志的大型游轮静静地停在距离上游围堰龙口只有200米的江面上,一架印有中央电视台台标和“CCTV”字样的白色“直少直升机不时在工地上空盘旋……中央电视台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特别报道在这里全面展开。这是中央电视台继’97香港回归特别报道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大型现场直播报道节目。中国电视新闻史将以浓重笔墨记下这次特别报道所取得的若干历史性突破。把演播室和播控中心搬到新闻现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特别报道的第一个突破就是在报道手法上…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拍摄的新闻图片《三峡大江截流胜利合龙》有幸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97年度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是同行们给我的殊荣和鼓励。参加三峡截流报道的摄影记者有几百人,我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此大奖,实属幸运。欣喜之余,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众所皆知,...  相似文献   

7.
大型新闻直播节目总是以重大的新闻事件为报道对象的,这种新闻事件有一些不可知因素,但其总体规模和程序往往是预先有计划的,这就为现场报道的设计提供了可能。而现场报道是大型新闻直播节目中最有活力、最吸引观众的部分,甚至是大型新闻直播节目的基础性和本质性特征,它的成败决定了一次大型新闻直播的成败。本文结合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报道,就现场报道的设计对象、设计方法等问题略作探讨。一、现场环境设计现场环境的设计是由报道记者和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等共同完成的,它包括对环境的空间、实物、声音、光线等要素的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闻眼”,就是体现新闻的最佳角度,真正反映新闻的客观事物本质的、根本点的地方。尽管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每天都在不间断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但有相当一部分新闻,有的甚至是很重要的新闻都没有反映在点子上。1997年11月8日,世界水利史上的壮举——长江三峡实现大江截流,新闻单位纷纷将镜头对准这里。然而,所配发的照片在准确性上却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9.
近水楼台苦“得月”———三峡大江截流摄影报道回顾孙荣刚在三峡大江截流的新闻报道中,我所拍摄的几幅新闻照片连续被十多家报刊采用。尤其是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在合龙现场慰问建设者以及三峡建设者在截流成功后含泪拥抱的两幅照片,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我所在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剑文,男,湖南宁乡人,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 1985年9月,从湖南宁乡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6月本科毕业,同年9月攻读该校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2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2年7月进湖北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文艺体育部记者、随州记者站副站长、政宣科教部副主任,现为总绢室副主任。9年来,在不同的岗位上涉猎了党报新闻工作的多个方面,并参加了打捞中山舰、长江三峡大江截流、’98长江抗洪抢险、空中看湖北、中国百名记者西部行等重大采方活动,采写的《国运兴, …  相似文献   

11.
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破土动工,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整整十年了。从十年前我身背相机走进三峡,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至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我镜头里的三峡时时换着新颜。大江截流,留住历史的瞬间1997年,中国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这年11月8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国家主席江泽民坐在了大江截流的主席台上,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1月8日。三峡大江截流以其恢宏气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时间,境内外120多家新闻单位的上千名记者云集三峡坝区,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新闻大战。作为《羊城晚报》特派记者,能有幸亲临三峡,目睹这一千秋伟业的关键时刻,见证这场扣人心弦的“世纪之战”,无论怎样辛苦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在传统的电视报道中,电视现场直播报道方式,已被观众广泛认为是最佳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国内外很多电视传媒在20世纪90年代,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就已很普及了。现场直播已经成为经常性的电视发布手段。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对三峡大江截流、柯受良驾车飞跃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8,(3)
为张光斗教授的求实精神叫好文/深圳·石斌年十一月八日,看中央电视台大江截流现场直播。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工程的浩大、场面的壮观、施工者的艰辛、参观者的期盼以外,感触最大的莫过于记者采访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先生时,张老“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电视直播的挑战──电子新闻时代记者工作方式的思考夏林1997年11月8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在即。那天下午,我打开电视,一幅千军万马横断长工的历史性画面顿时呈现眼前。随着画面上不时打出的“现场直播:空中看截流”字幕,摄像镜头追拍...  相似文献   

16.
韩冰 《记者摇篮》2012,(3):43-44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全国"两会",不仅是各地乃至全国政治经济领域的盛事,它同样被各大媒体看做是蕴藏着新闻资源的富矿。新闻媒体每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企图通过实力比拼赢得这场媒体大会战。据全国"两会"新闻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持证记者就达到3000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在这辉煌的一瞬定格: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千古奔流不息的长江终于被第二次拦腰斩断。峡江在欢呼,中国在欢呼,世界在欢呼。大江截流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的顺利完结。它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建好当今世界最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 300多天与300多分钟 西陵峡薄雾蒙蒙,暖风轻吹。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第四、第九套节目连续14个小时的《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特别报道》成功播出后,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评价说:“这次长江三峡大江截流14小时的现场直播,是中央电视台自今年初推出大型纪录片《小平》、7月1日香港回归特别报道、党的十五大报道、江主席访问美国、黄河小浪底截流现场直播后的最后一次大型报道,意义重大。”有人称1997年是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这次报道的成功,为CCTV97年的大型直播报道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证明中央电视台又向世界级大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已经可以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给读者.①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的人民,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人受西方报纸的熏陶,大都继承了新闻专业主义.这其中,詹大悲、何海鸣等人在汉口创办的《大江报》,遇事敢言,揭发真相,将新闻专业主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20.
每年3月春风起,又是两会召开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带着一年来的实践、调研和思考,又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共商国是、参政议政,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各新闻单位也在每年此时要展开一场不见硝烟的新闻大会战,无不调集精兵强将,围绕两会主题和程序精心策划、巧妙布局,跟随话题,设计题目,在充分报道两会进程和成果的同时,也在展示新闻单位和记者们的独特风采.因此,每年两会,记者们本身也未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