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2.
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教育,增强师专在校生的心理免疫力,正确对待挫折,能够化挫折为动力,提高对未来生活,工作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挫折应对与系统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合理评述挫折理论、深入剖析挫折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挫折防御只是挫折应对的症状解,而系统超越才是挫折应对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4.
儿童挫折教育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描述了当前我国儿童挫折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加强儿童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儿童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遂宁师范学校102名在校中师生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师生遭受挫折的成因有两方面:一是素质性挫折,二是境遇性挫折。针对学生受挫折原因,积极开展了对中师生进行挫折耐受性训练和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6.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挫折孕育着成功,要积极地对待挫折,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挫折对学生的心理既能产生有益的作用,也会妨碍学生学业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创设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培养学生树立直面挫折的意识,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大学生遭受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挫折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靠外界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一是靠大学生自身的自我调适。关于受挫个体的自我调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建设性调适   面对挫折,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在挫折中消沉、徘徊,还是在挫折中拼搏、奋进 ?答案当然是后者,问题是应怎样把握自己。首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进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调适和化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谈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殿录 《教育探索》2005,(10):103-105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的打击和压力,是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承受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因此挫折承受力较低的人,几经挫折之后,容易失去人格的整体性,甚至会出现人格扭曲,产生行为失常和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1.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挫折孕育着成功,要积极地 对待挫折,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多数是由于生活中遭遇挫折,对挫折的承受力低而导致的,为此应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创设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有关“挫折理论”说明挫折的实质及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可行性,并针对当代中学生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介绍了两条培养抗挫折能力的途径-提高认知和行为调控。  相似文献   

14.
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理辅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所以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可分为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抓好心理辅导工作,其方法有疏导法、转移法、矫正法和演练法。  相似文献   

15.
闫家华  满学璐 《双语学习》2007,(11M):110-110
近年来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大学生经受不住困难挫折,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悲观的情绪状态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大学生的耐挫力,使他们保持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争强好胜却又经不起任何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意气用事,或悲观失望,甚至消极颓废一蹶不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相当部分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原因受挫,加强挫折教育,积极疏通引导,有利于高校学风校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才,有利于祖国的四化建设。高等院校应通过心理咨询、思想工作、挫折意识培养、挫折实践训练等途径,多管齐下,加强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8.
差等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心理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业挫折、交往挫折、志向就业挫折和自尊自挫折四个方面。要克服差等生的心理挫折。就需了解其产生挫折的原因,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社会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各方面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与日俱增。笔者在部分高校做了一次心理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这就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现代教育的重视。本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体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挫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