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教学实录一、复习巩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再读读课文,用心感受一下它的节奏。(生自读课文)(师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这句能读好吗?(一生读)师:你读得很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师范读)理解了意  相似文献   

2.
请大家先看《伯牙绝弦》教学的一个片段:师:伯牙约定子期来年去他家拜访。第二年,伯牙如约前来,但子期已经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曲子后,将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与琴绝缘。课文怎么说?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多重情谊的俞伯牙啊!可是,同学们,你们觉得俞伯牙的做法可取吗?是不是太极端了?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说文解字,理解题意(播放乐曲《知音》,出示课件伯牙鼓琴图,师述说后引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学习关于伯牙和钟子期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相似文献   

4.
(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由闫学执教.)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说文解宇,理解题意 (播放乐曲《知音》,出示课件“伯牙鼓琴图”,师述说后引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学习关于伯牙和钟子期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皮涛老师《中彩那天》教学片断】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题。(生读课题)【罗才军老师《伯牙绝弦》教学片断】师:上课!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文较短小,77个字,5句话,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之交的故事。这篇文言文明自如话,古今字义相差不大,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有个俞伯牙结知音的故事。上大夫俞伯牙舟泊山崖,喜逢知音钟子期(是个樵夫)。次年俞伯牙赴约,钟子期亡故。结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叹道:子期不在对谁弹!欲觅知音难上难。这则故事  相似文献   

10.
余凤娟老师教学《伯牙断琴》片断: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的阅读有了更多的期盼。“为什么伯牙说子期是他的知音?他为什么要断琴绝弦,永不弹琴?”问题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提出来的,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探究解决。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知音”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寓言小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中蕴含的"知音"文化为故事本身平添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也使得不少老师愿意并深入探究将其转换成课堂的教学价值。翻阅《辞海》,对"知音"一词的解释为: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流程】一、资料交流,初识人物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伯牙鼓琴》,欣赏了高山流水。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艺术,做知音”,共同走进另一个动人传说。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在“多篇联读,自主探究”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回顾一下?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师:言简意赅,值得表扬。贝多芬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3.
刘惠 《黑河教育》2012,(5):53-53
教学目标:反复品读,体会俞伯牙、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认识课文中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教学准备:图片课件,《高山流水》、《葬花吟》、《知音》音乐,名句欣赏,生字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14.
甄桂花 《中小学电教》2010,(12):119-119
<正>《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听了百家课堂中张宏老师《伯牙绝弦》一课,感触很深,是呀,"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被世人称作千古佳话。张老师的课设计独特,扎实有效,情意浓浓,让人回味无穷。【片段一】预习汇报识知音师:现在简单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所得。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它出自《列子》与《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知音其实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古时,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钟子期为之喝彩;于是,钟子期成了俞伯牙的知音,"高山流水"也就成为了一曲称颂知音的千载赞歌.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为知音?"知音"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尽相同,经历遭遇也不可能复制重来,真正做到志趣相投、心意相通是非常难的。  相似文献   

18.
听了百家课堂中张宏老师《伯牙绝弦》一课,感触很深,是呀,"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被世人称作千古佳话。张老师的课设计独特,扎实有效,情意浓浓,让人回味无穷。【片段一】预习汇报识知音师:现在简单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所得。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它出自《列子》与《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幸在一次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名师讲课,对杭州名师闫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印象最深。《伯牙绝弦》是一篇只有77字的短小古文,讲述了俞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老师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感悟交流,理解伯牙子期之间的情感历程,体会"真正的知音"的深刻内涵,并在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