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读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对比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对当前国内教育现状进行剖析。由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培养人入手,提出基于"三角形特征"的人文教育理念,灵活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加强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岚 《考试周刊》2015,(27):151-15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开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性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问题,如何看待人,如何在教育理论中体现人的特点与本性,是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人的正确认识对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现代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就是要明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用什么教育内容去培养这种人。明了现代高等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如何进行高等教育课程异步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探讨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呢?  相似文献   

5.
傅华勤 《文教资料》2009,(10):213-215
情商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成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高情商的高职生,是高等教育必须突破的课题.本文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情商教育实践为例,阐述了主、客自我对接式,价值标杆测控式,自我竞争指导式,换位思考认知式,求同存异互动式五种情商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们总是骄傲地将21世纪定义为知识经济的世纪、数字化的世纪、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每每忘了它首先是"人的世纪",是要求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人被教育所"奴役",人在教育中"消失",这也许是当今教育的最大悲哀。直面21世纪的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最首要的都是把被"奴役"的人解放出来,把失落的人找回来,让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通过教育理论学习、资料收集、社会调查、理论研讨、比较分析以及开展分层次人才培养实践,对高等教育分层次人才培养与教育公平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认为,分层次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较佳途径。分层次人才培养具有教育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高效率性,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公平分享与资源的科学配置,有利于把"慢进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有利于一般学生的成才发展,有利于在各个层次的学生中形成学习讨论的争鸣气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课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如何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突破口,带动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推进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结合CA(Constructive Alignment)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从预期产出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测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明确了预期产出,并努力为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但教学活动与预期产出的关联还不够紧密,教学测评设计也需要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面向学生,尽量让其做主,对教师做到尊重和放手。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视并加以研究的课题。加强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其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7):170-171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全球化表现为全球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体表现在资源、教育方法、内容和文凭等方面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给中国的传统高等教育制度带来了挑战和影响。转变高等教育模式,倡导"新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职责。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虽然"技工荒"现象日益严重,但高职学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如何去驾驭课堂?如何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如何在"教"与"学"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确立起互联网思维,高职院校培养互联网人才,而且要求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互联网+"不仅会深刻影响到高职教育管理体系,而且将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动力。转变教育现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同时,就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教育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燕 《文教资料》2014,(22):88-89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结晶,它有力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秉持“立德树人”育人观,以此培养“德技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骞 《基础教育论坛》2013,(23):17-20,3
教育既是一个充满问题和矛盾的实践,也是一个永无完结的旅程。所以,我们要极力推崇两种重要的思维:教育思维和学术思维。所谓教育思维,是指人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学校教育和管理始终不离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所谓学术思维,是指站在"科学"的立场,以"探究"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正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来讲,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善恶好坏的行为规范,公民教育是培养现实公民的活动,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核心是公民权利教育和公民义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特指培养公民的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活动。三者在"公德"方面既有交叉点,又各有其基本内涵和教育重点,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不能混用或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