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早期美学理论为研究内容,探讨了其以“心物统一论”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朱光潜主要是从审美的非功利性和绝对静观两方面来把握审美感受与“形象的直觉”的同一性,并以强调“审美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作用”来保证这种同一性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从直觉出发,在心理学意义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心与物、主体与对象的统一,确立了他的“美的双重统一”的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根源,并不象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简单而直接来自于克罗齐学说,事实上,他同克罗齐主义的联系是很形式化的,相反,朱光潜站在儒家精神起点上,与尼采主义却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尼采美学以酒神精神为出发点,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巴赫金美学则是一种狂欢美学,试图激活欧洲民间节日的狂欢精神以达到对官方意识形态的片面严肃性的消解而赢获个体自由。两种美学都非常强调生命和物质——肉体因素,企图用具体感性来克服抽象理性,恢复生命的丰富意义,在陶醉和狂欢中建构一种人人平等、泯灭等级的世界大同的乌托邦图景,在此基础上,两者构成丰富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认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当时的资本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肯定文化”,这种肯定文化执着于“灵魂”而背离了“精神”,并在古典美学的“艺术美幻相”中使其肯定性质臻于极致。马尔库塞在其早期文化批判中对这种文化的肯定性质及其审美理想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同时提出了一种试图“寻求人的现实解放”的文化美学。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少有的成功实现现代转型的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意象”由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型的过程中,朱光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意象”概念,朱光潜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对接。在从朱光潜“接着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他的理论的缺陷或者模糊性。朱光潜将“意象”直接等同于“形象”,将特殊的美学问题视为一般的哲学问题,让美学陷入主客观之间的空洞争议,没能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诗论一直是朱光潜的中心主题,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朱光潜论述诗境,对情趣与意象这两个相关的范畴作理论上的探讨,梳理出诗的境界与“情趣--意象”二元结构的关系以及朱光潜的境界创造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释朱光潜接受与背离克罗齐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朱光潜选择与解释克罗齐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个是外在社会思潮,一个是内在人生价值,由此朱光潜形成了独有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打破“尼采美学没有体系”的成见 ,着力揭示尼采美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 ,应当以尼采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为基准 ,来建构尼采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是由艺术哲学和美论两部分组成 ,艺术哲学是其重心所在 ,它由艺术生理学和艺术形而上学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8.
酒神精神是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肯定了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阐释了人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乐观开拓精神。庄子的“逍遥无待”理想境界,强调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摆脱外在束搏,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9.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多美学家都涉及或探讨过这一问题,朱光潜更是以“人生艺术化”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回应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理论再创造,并成为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美学毫不吝啬地宣扬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并追求超越人生的崇高境界。其“人生艺术化”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和先验之维。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美学思想诞生并集中体现于《悲剧的诞生》。尼采在这里绘出了一幅哲与诗完美融合的“希腊悲剧艺术全景图”。“图中”尼采美学始源于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与古希腊悲剧艺术的赓续与创新,奠基于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反思与超越,从而走向审美感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裴萱 《安康学院学报》2014,(1):59-64,67
朱光潜对于西方美学资源的引入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从克罗齐的关学原理和纯粹精神形式的哲学,到中西方美学学科、理念及其背景的差异,都是充满哲学形而上意义的话语探讨。而朱光潜不断引入文艺心理学的资源进行现实艺术经验的讨论,直接指向“人生艺术化”的生存哲学,建构起具有“启蒙”和‘‘救赎”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的“人类精神”的含义是特定的对人类作为一个类的整体给予自为认识的思想,即对人类与世界的美学关系的认识,因此,“人类精神”这一概念也可称之为“美的思想”。“人类精神”概念的提出,就相应地要对一系列的学术命题给予一定的新的解释。本文有针对性的谈谈我们在人的本质、美、艺术、善和爱等问题上与高尔泰、李泽厚和朱光潜等学术前辈的论述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禅宗美学是基于现实生命又超越现实生命的超越型修养美学。禅宗修养与平常日用相联系,使其美学思想的修养过程具有肯定人的本性和自由、鼓励人的精神创造和动静相宜的特点,并兼具静默之美和戏剧性之美。这种美学不同于世俗美学之处,在于它的“拈花微笑”式思维传感与“本来无一物”的空灵之说;而它倡导的自性、自心是佛的自力型美学又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精神创造相通,因而便成为贯通僧、俗两界的自由思想,最有利于审美创造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美学的传统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朱光潜美学尤其是诗论的传统化渊源上看,其以情趣为本的诗境论、对诗境中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其审美趣味、对儒家理想-和与序精神的继承以及对王夫这诗论的发挥等可以看作化对朱光潜美学观念具有非常明显影响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总结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的特点,并对他“美在心物关系”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及其“实践观点”作了间要的介绍与评析。另外,还简要分析了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活动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的诗学建构既有自觉的中西比较意识,又具调和折衷的方法论特征。他的美学研究也体现出鲜明的融通中西的特色。之所以会如此,则与朱光潜“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人生态度、美学研究、诗学建构这三者,在朱光潜那里,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表现形态上由隐在趋于显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尼采认为悲剧理论是在人借助艺术肯定自身力量反抗苦难的基础上建立;古希腊悲剧是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的不断的斗争和和解而诞生;歌队、音乐、神话是悲剧的构成性要素;悲剧的价值不在于道德感化,而在于超越生存的苦难,实现对人的生命意志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哲学思想发轫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试图通过从古希腊研究中获得的悲剧世界观来克服这种悲观论。进而,他提出了强力悲观主义,同时,自然而然地由它引申出酒神精神,并将此作为其哲学的核心。尼采的酒神精神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肯定生命;毁灭是种大喜悦;超越善与恶。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思想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