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革命文学”对五四文学的批判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终止,持续数年的“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这种转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长期以来,“革命文学”的性质及其与五四文学的关系问题并未被正确认识,这也影响了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重新考察、重新评价。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二者根本上是“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为开端的,所谓“五四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起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终于1927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端,许多文学史家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而对五四文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却少有论述,然这功利主义的倾向却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在这近百年的时间时,中国文学既创造了它辉煌的伟大成就,也留下了许多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但从总体而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处于走向世界现代文学体系过程中的转型期。我们还远没有“现代”,我们现在所谈到的“现代”,只是时间上的意义;我们仍就在挣扎着告别古典主义的时代,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坚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必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现代文学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我们发起这次讨论,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来充分展现我们不安分…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是现当代文学重大命题的一个理论浓缩,90年代“现代性”视角的引入使它受到了系统批判。但这种批判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二者在方法论上有一致性,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应简单否定,而应该坚持历史批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学社会学的视角,阐释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学体制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文学生产者“身份”的重新定位、文学作品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及在此时期所产生的“小女人散文”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的学人士子中长期积存着一种心理共识,即“文史不分家”;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学林,一句类似的话也逐渐流传开来,即“历史学家只是文学家”。前者反映了传统中国学人学科意识的淡漠:后者暴露出后现代主义学术思想的激进。然而.它们却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史学与文学是近邻,或者说历史陈述与文学表达之间并非泾...  相似文献   

7.
论题: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答辩通过日期:2003年5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观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由于这种正宗地位的取得,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是用西方小说的观念、模式、标准来取舍、研究中国小说的,这就不仅使原本在中国传统分类中属于“小说”的作品被排除于研究视野之外,而且中国小说叙事中的诸多独具特色的文本特征也被忽视、误读和遮蔽了。其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几年里,“文学性”这个概念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其考察大致形成了两个派别的观点,一派被视为本质主义的,例如“纯文学”的概念就是本质主义观点的派生物;一派被视为非本质主义的,认为所谓的本质仅仅是一种幻觉。前者处理的问题较为简单,后者却是将自己置于不尽的问题之流中。与此相关,文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知识。知识具有多种形态,科学知识仅仅是一种形态,文学研究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显示的是另一些知识形态的意义。文学研究时常出现从概念定义出发来衡量具体的文学现象,而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具体的分析抵制形而上学的理论趣味。联系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援引西方的术语范畴可以阐释民族文化的特征,甚至成为反击文化殖民的手段。如果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命题无法企及现今的理论高度,或者远远地游离于现今的历史语境,那么,这种理论就无法承担“现代转换”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文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其“关、善”说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政治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传统,但它只片面地强调文学的外部作用,而忽略了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其“文、质”说并非论述文学问题,从汉儒开始正式地将此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在其“无邪”至“中”说的基础上派生出了“温柔敦厚”和“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孔子的“兴、观、群、怨”诗教原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这几个概念本身,而在于提示了“兴观群怨”这一行为物态化后的意义;孔子的诗论思想是汉儒诗教思想的发端,更是汉儒诗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考试大纲》内容的调整,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固定的试卷结构被取消;2.删去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和“识记文学体裁常识”等知识点前面的星号;3.删去了“古诗文阅读”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前的星号;4.“写作”考查要求的表述性词语有两处作了变更。  相似文献   

11.
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为师近十五年,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三次荣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许多人说我“年轻有为”,我总是笑言:年轻,渐渐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陈伯海先生在他《论中国文学的民族性格》一文中提出“杂文学的体制”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他指出:“在传统文学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文学与非文学的因素一直是交织着的,从来也没有断然剖分。”“后世所谓的‘文’始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那种以为我国古代文学观念是由杂文学逐渐演进到纯文学的看法;其实是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的。”①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发现。笔者认为他所说的文学与非文学因素的交织,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特征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其一是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阅…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逻辑还是现象层面,现代个人观念始终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相伴或纠结于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历史进程,亦影响着对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性质的史学阐释。所以,“个人”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历史进程和历史阐释中的一个关键词;而现代个人观念,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研究领域一个绕不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在众多的审美范畴中,“和”或“中和之美”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审美范畴,它肇始于先秦“中和”思想,历代又有许多精僻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不想论证“和”的源流,而只想拍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象征诗派的理论柱石──契合与融合与“与”的相容性,以期对象征诗派与象征诗美的表现形式作一种传统化的审视。一、“和”:一种古典的审美意象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和客体的和谐。而文学艺术作品的勉力——“神”在主体和客体的交接、交汇、和谐中.“‘重庆炳先生在片神”的概念的艺术转化》中认为: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5.
开放的中国需要通过文学的窗口,了解世界各国人民如何看待我们,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中国概念的内涵,经历了由“神秘富饶的异邦”、“开明智慧的理想国”:到“停滞保守”、“忧郁死寂”、“俄罗斯的第二自我”,再到“过去的兄弟、今天的敌人”直至今天“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正在超过俄罗斯”的演变。回顾这一词语内涵演绎的历史,有助于立志振兴中华的中国人作更多的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本刊曾于199今年第4斯。95年第1期选载过钱理群、吴晓东两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略》之第一、二章文学的转型。五四新文化运动;第四章战争年代,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现根据读者的要求、本刊将继续刊登余下的三章,即“建立规范”、“歌颂与放逐”、“文学一、京派与海派1934年1月10日,小说家沈从文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由此引发了一场被人们称为“京派”与“海派”的论争。1928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统一中国以后,继续推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工业生产从一个非常低的基础上稳步上升,以…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东北传统文学在“文以载道”的轨迹上向文学本身回归.少了说教的概念.多了生活的自然态的丰满。传统的嬗变使文学多了厚重和张力,显示传统仍是文学的中坚;同时传统中国文学的悲凉如水的审美风格在东北作家中有独特的收获:嬗变出阿成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美好、空灵、悲凉。迟子建在萧红的“生与死”的主题上尽情挥洒温馨的笔墨,营造生命的童话世界。在嬗变中90年代东北传统文学没有醉卧传统,回到自身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学语文》2006,(1):10-15
(一)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学体裁 [致误统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确定的一个考点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文学流派研究的新视角──袁进《鸳鸯蝴蝶派》评析尹建民8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现代文学体系的深入探讨和“重写文学史”的呼唤,出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样一个崭新的文学史概念,它打破了传统的近代、现代、当代三段式文学分期模式,从而带动了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