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儿子已临近10岁,可我和妻子还常常叹羡道:“我们要是有个女儿多好!”萌生这种想法,是从小妹家“飞”来只人见人爱的“花蝴蝶”开始的。小妹很喜欢男孩,未出嫁时,就是一个深受侄子和外甥拥戴的“孩子王”。当她即将为人母时,毫不掩饰地说:“我想要个儿子。”谁知前来报到的是个女孩,小妹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妻子好言相劝:“都说女儿是妈妈的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非常钟爱国画。碰巧,我家楼上住着一位画家,他闲暇时喜欢和我爸聊天。一天,他看到桌子上一幅我画的国画《凤尾鱼》,惊喜地问我爸是谁画的。我爸回答说:“是我儿子画的”。于是画家当即表示愿收我为徒弟。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小妹回到家,爸爸就对我们讲了画家要收我为徒的事。小妹兴高采烈地也要跟着学。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办公室的同事突然发来求助信息,“姐姐,()四十六,这个空怎么填?”我一愣,有几分蒙:这个研究生毕业的小妹正在辅导二年级的儿子做作业,怎么会被一句简单的乘法口诀难倒?迷惑之余,我以最快的速度回复:“四四十六,乘法口诀。”“明白了,刚刚我和儿子都陷在得数四十六上了,前后几道题都要求填得数,只有这道题……简直成脑筋急转弯了。”正是她的这番解释与吐槽,触动了我的记忆:在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的题目中,面对“()四十二”这个填空时,学生总会出现“(六七)四十二”和“(三)四十二”两种答案,让老师们很无奈。  相似文献   

4.
四个神职人员的母亲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儿子。“我儿子是个教士。”第一个骄傲的母亲说,“当他走进一个房间时,人们会说:‘您好,教士。’”第二个母亲接着说:“我儿子是个主教。当他走进一个房间时,人们会说‘:您好,主教阁下。’”“我儿子是红衣主教。”第三个母亲继续说,“当  相似文献   

5.
儿子5岁时,我给他讲了一个很古老的智力题:“树上有10只小鸟,一个叔叔打了一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还有9只。”略识算术的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儿子8岁时,我又给他讲起那个智力题:“树上有10只小岛,一个叔叔打了一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儿子想了想,说:“一只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6.
说来惭愧,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进行过着意的教育。儿子也就顺其自然地发展着,以他特有的方式应对着这个世界。“校长也是普通人”闲来无事,与儿子一起翻看影集,当看到一张我与学生的毕业留影时,儿子指着一个个学生,报着他们的名字(儿子那时经常来我的教室,认识好多我的学生)。我指着照片上领导坐的那一排,问儿子:“你认识他们吗?”儿子一个个说:“袁校长、李校长……”“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我不敢说。”儿子抬起头,一本正经地看着我。“没关系,说吧。”小心翼翼地说:“袁炳飞。”“好好好,我去告诉袁校长,你喊他名字了。…  相似文献   

7.
儿子常问两周岁多一点儿 ,自小由奶奶看护 ,所以对奶奶十分依恋。我在他心中的位置一直排在奶奶之后 ,为此我偶尔感到心酸 ,仔细一想 ,又觉着公平 ,付出的与得到的成正比嘛!然而 ,今年夏天婆母带儿子回老家住了几天 ,回来之后 ,儿子的表现突然起了变化 :他缠着我 ,一步也不肯离开 ,并且情绪沮丧 ,爱发脾气。一改往常“奶奶好”的态度 ,只称“妈妈好、爸爸好” ,对奶奶怒目而视 ,奶奶摸他的小车都不行。在此之前 ,儿子曾多次随婆母回家 ,一向非常快乐 ,这次是怎么了?病了吗?我认真察看了一遍 ,没有什么异常 ,心里很是纳闷。后来与小妹闲谈…  相似文献   

8.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就是苏老先生的千金小姐苏小妹也是名播京都、才华出众的淑女。一天晚上,淡月微云,轻风细露。东坡和诗友黄庭坚在花园里切磋诗词,遥见小妹徘徊梅下吟哦不止。东坡随即笑邀小妹一起谈诗论词。席间,小妹举头望月,低头吟咏“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然后瞅着哥哥和黄庭坚说:“请帮我琢磨琢磨,两句中各加一什么字作腰,才会成为一联更好的诗句”。文思敏捷的黄庭坚稍一沉思就念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不满意,认为“太俗”。东坡踱了几步说:“改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小妹朗诵以后,摇着头说:“太实,前人用得过多,不够新颖。”在黄庭坚捻须微吟时,小妹娇嗔一笑,“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是更好吗?”东坡,黄庭坚一听,拍手称妙,连称奇才。  相似文献   

9.
下雪天     
下午放学回家后,我在家里看书。忽然,和我最好的邻居小妹拍着手跑进来叫道;“下雪了,下雪了!”我连忙把手里的书扔在一边,高兴地拉着小妹就往外跑。小妹莫名其妙地问我;“你要干什么?”我说;“看雪去!”我们跑到院子里,看见满天飘着鹅毛似的雪花。雪花一粘地,很快就不见了,地上留下星星点点一片水印。我十分奇怪,回去便问爸爸。爸爸说:“因为地上温度高,所以雪花一粘地就不见  相似文献   

10.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的,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停顿了一下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儿子回答说:“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儿子说得有点道理,我只好说天没有黑。“那么,是黄昏的时候吧?”儿子接着问。我有点儿不耐烦了:“这有关系吗?”“如果是黄昏,开始涨潮了,潮水就把脚印冲刷掉了。”我耐着性子说是中午,心里想这回儿子可该说出答案了吧,没想到儿子继续问:“这个女孩是个杂技演员…  相似文献   

11.
期末放假时,读一年级的儿子从学校带回了小学生手册,把它交给我时,我看出儿子不太高兴。打开手册一看:语文98分,数学100分。我理解儿子的心情了:儿子平时测验一直拿“双百”,期末试虽然成绩也不错,但儿子要强,他首先不满意自己了。你听,他跟我说话了:“妈妈,我语文才考98分。”说实话,我也有点替儿子惋惜,但我更不想让儿子因此苛求自己,负荷太重的心理压力,他才读小学一年级呀!我该怎么开导儿子呢?儿子比同龄儿童心理相对成熟,但毕竟还是个不到七岁的孩子,要安慰他,有时还真得注意措词。看班主任给孩子写的评语时,我找到了鼓励孩子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12.
儿子好问     
儿子赵家杰似乎是个“提问家”,小小脑袋里总是贮满了问号,一个接一个,提的问题千奇百怪,饶有情趣。有时令我捧腹大笑,有时令我瞠目结舌,有时又令我抓耳挠腮……记得儿子在幼儿园小班时,我出差3个月。儿子问他妈:“爸爸是不是也长高了?会不会老了?”妻反问他、“你爸爸不在家多久了?”  相似文献   

13.
小妹     
小妹很小,这是说她的个头,比我矮上一个头。用她的话说就是“小巧玲珑”。我于是调侃地唤她“小矮妹”。小妹很贪玩,为此,时常受到老爸老妈的训诫。可她对此却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还美其名曰:劳逸结合。小妹很好学。每学期总能捧回几张奖状让老爸老妈欣赏一番,还不时地朝我嘟嘟嘴,气得我直想跑过去把她的奖状撕个粉碎。无奈,有老爸老妈为她“护驾”,我怎敢“轻举妄动”。  相似文献   

14.
儿子升四年级时,换了个班主任,回家经常嘟囔:老师太严了,老师太严了!开始我没在意,只敷衍几句:“严师出高徒”,“老师严是对你们负责”等等,儿子也没反驳。一天吃晚饭时,儿子忍不住了,便把开学以来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不满一古脑地倒了出来。因为他觉得不公平和委屈太多,所以连哭带气。最后还说:“反正老师越严,我越不听”。我被儿子的话震惊了,明显感觉到儿子说这些话的时间和场合,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双休日。15时20分。儿子做完作业,跟我说:“爸爸,我想到隔壁张小雨家玩儿,一个小时后回来。”是征询的口气。从儿子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出了“说到做到”那令人信任的神情。我知道他去“玩”电脑,但没动声色,只是无言地向他点点头。儿子大喜,双手握拳连举两次代替了欢呼——万岁! 儿子下楼了。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挂钟,像监考老师一样计算着时  相似文献   

16.
儿子是以良好的成绩升入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初中部的。开学一个多月,我正琢磨该找老师了解他的情况时,烦恼却已经降临到儿子头上。他态度坚决地提出:不再想住宿。“可学校是寄宿制呀!”“那我就转学。”儿子的话更干脆。“总应该有个原因吧?”我  相似文献   

17.
两个笨蛋     
《小学生》2006,(11):47-47
爸爸教儿子学算术:“一加一是多少?”儿子:“不知道。”爸爸:“是两个,笨蛋!知道了吗?”儿子:“知道了。”爸爸:“那么,我和你,加起来是几个人?”」L子:“是两个笨蛋!”两个笨蛋~~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  相似文献   

19.
我越来越醒悟这世界是个残酷的角斗场。我觉得这辈子自己已经亏了,便指望儿子能有长进,做个硬汉铁人,于是从小灌输给他“恨”和“斗”的哲学。儿子今年6岁,我的“教育”初见成效,比如,他不太会哭了,在有人夸他乖时他会受辱似地反驳:“我不乖!”他会跟人以牙还牙了……,邻居家的儿子阿包显然也是接受这种“教育”的产物,不过更“杰出”得多,使我很有点妒嫉。阿包比我儿子大1岁,  相似文献   

20.
早有预感母亲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你上学的时候你养的那只鹦鹉飞走了。”“我早有预感,”儿子叹息说,“昨晚复习地理时,它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肩上,原来一直在察看地图。”乌龟一次,小A给小B出了一道题。小A问:“为什么乌龟在走过一堆粪便时只留下三个脚印?你知道乌龟可是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