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话语误解是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影响话语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透过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 ,只要交际中的双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关联理论 ,某些话语误解不是不能消除的  相似文献   

2.
话语误解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主要是指听话者难以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从而阻碍了交际的进行。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差异的角度入手,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话语误解形成的原因,可帮助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话语误解,结合关联理论,对产生话语误解的原因、日常交际中避免话语误解现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交际过程中要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及听话人的话语推理,尽量减少或消除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4.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话语误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语用学“关联理论”的基本框架;运用该理论剖析话语误解的实例;指出在交际过程中充分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听话人的话语推理以及双方认知环境的互显,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话语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误解是由于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有准确传达他的话语意义,听话人没有准确或全面理解说话人话语意义的言语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及认知语境,结合实例分析了话语误解产生的原因,指出话语误解是在认知语境的选择、补足与扩展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研究了汉语言语交际中的误解。文章提出,关联理论等现有研究未能深刻揭示误解的形成机制。大量观察证明,所有误解的发生。都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说话人的说说话语,另一个是听话人的认知和社会心理,由于说话人的明说话语本质上是歧义的,它为听话人做出非说话人期待的理解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听话人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则促成了误解的最终形成。在这个理论模型指导下,文章集中分析了汉语“指称意义”误解形成的话语根源之一——省约。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看幽默话语的关联特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幽默言语,一直是语言研究的难点。在对幽默言语形式研究的传统和逻辑提出质疑后。从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等多维视角统观幽默话语.揭示幽默话语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成长和转化的认知、交际与审美状态,提出幽默话语的关联不仅是信息交际的最佳关联,而且是具有超交际功能的审美趣味性的最佳关联这一特质,进而阐明最佳关联追求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话语误解是网络交流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本文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网络聊天中话语误解的实例进行分析,指出容易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有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话语关联程度低、语境不清晰等。因此说话人在生成话语和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应做出各自的努力以减少或避免误解。  相似文献   

9.
话语误解是网络交流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本文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对网络聊天中话语误解的实例进行分析,指出容易导致误解产生的原因有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话语关联程度低、语境不清晰等。因此说话人在生成话语和听话人理解话语时,应做出各自的努力以减少或避免误解。  相似文献   

10.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话语标记语well的研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关联理论被认为是从语用学角度解释话语标记语的有力理论支撑。考察关联理论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发现关联理论在解释话语标记语时仍然存在不足。基于此,尝试运用语言顺应论对话语标记语well进行分析,指出在顺应论框架里话语标记语well是交际者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动态交际中相互顺应的选择,旨在突显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说明了交际中通过语境寻找关联,进行话语含义推断的途径。笔者认为,根据关联理论,交际双方主要是从下四个方面寻找关联,推断话语含义的。即通过对词的释义和确定词义间关系寻找关联;通过话语的间接性寻找关联;从填补信息差中关联和采用迂回表达寻找关联。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关联理论对语码模式的评述,详细回顾了语码模式的得失,指出话语交际中用到了语码,但是语码模式本身却不足以解释话语交际/理解。语码论观点的基础性假设为话语交际中语境是静态的、互有的。根据关联理论的动态认知语境观,语码论的互有知识(语境)假设是错误的,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语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的基础上,关联理论是研究交际和话语理解的一种方法。在关联理论看来,翻译是依赖于语境的交际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关联理论、交际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言语交流中的话语理解能力以及理解复杂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话语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在于交际者在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语境对意义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消除歧义、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修辞意义以及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话语误解不同于话语曲解,它是在交际双方合作且无意识的前提下对会话含义作出与说话者不一致甚至完全错误的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语用现象,完全可以通过说、听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及时校正的。借助语用学理论,从微观层面考察并总结了汉语话语误解的多种病因,其目的正在于为破解汉语话语误解乃至为确保话语交际通道畅通开出一剂有效的治疗之方。  相似文献   

17.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误解产生于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双向互动中,交际双方均是误解产生的潜在根源。说话者的明示话语是语境假设及推理的依据与前提,为误解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电影对白为例,对导致言语误解出现的说话者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说话者如何规避误解,顺利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8.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话语误解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强调人在交际中的主体认知能力,而功能语体强调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语体是示意-推理交际中的示意手段,同时也是推理过程中认知的对象。语体信息是话语意义的组成部分,对话语的关联产生影响。语体手段的超常规的使用可能使得话语具有含义,交际者需要通过推理来获得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话语生成与理解的角度,讨论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I mean的语用功能,以此揭示自然语言交际的动态性,说明加强话语标记语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