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刘琦 《兰台世界》2012,(19):17-18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荣乡人,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思想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忧心于国家兴亡。曾著书《猛回头》、《警世钟》等,痛陈种种民族危机,并提出了关于救亡图存的革命主张,为唤醒中华民族、宣传革命起了重要作用。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以死殉国,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群众反帝爱国的思潮日益高涨,为宣传反帝爱国和新文化运动出版的《新生活》(周刊),在著名的《每周评论》于1919年8月下旬被北洋政府查禁后,在同月24日创刊问世,《每周评论》创刊于1918年12月22日,和《新青年》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起了重要作用,预定于1919年8月31日出版第三十七期的《每周评论》已在排  相似文献   

3.
宁波早期的进步民营报——《时事公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事公报》是宁波解放前出版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的一份进步的民营大报。该报创办于"五四"爱国反帝运动时期,办报立场是爱国反帝,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迎时代风云而起,树反帝反封建旗帜;积极宣传抗日,唤起国人救亡图存;沦陷后为日伪把持;抗战胜利后的"为民喉舌"。  相似文献   

4.
1905年1月吴樾在保定创办《直隶白话报》。半月刊。其宗旨是“开通民智,提倡学术”,是一份综合性的普及读物,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2月23日邓实主编《国粹学报》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是国学保存会的机关刊物,其宗旨是“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内容分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撰录等栏,是一本起过一定革命宣传作用的权威性国学刊物,在学术史的研究上,也有一定的贡献。1912年初停刊,共出82期。5月8日清廷军机处命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6月3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其宗旨是“提倡国民精神,输入文明学说”。该刊宣传反帝反清革命,高呼“二十世纪之支那万岁!”  相似文献   

5.
于安龙 《青年记者》2016,(22):88-89
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和自身宣传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舆论宣传工作曾长时期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其政策主张无法广泛传播,外界也缺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媒介和窗口.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救国时报》和《先锋报》,成为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在20世纪30年代,它们是西半球华侨爱国反帝的两面鲜明的舆论旗帜.”①其中,前者创刊于法国,后者创办于美国,两者成犄角之势,承担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海外宣传重任.相比之下,人们可能对《救国时报》比较熟知,对《先锋报》却不甚了解.事实上,《先锋报》在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留学生之父"。本文通过解读《西学东渐记》,指出其爱国思想内容是西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抵抗外侮;其爱国思想特征是真诚的、实践的、与时俱进的。在留学教育发展的今天,容闳爱国思想尤需提倡。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这三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进程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刊物。1920年改组的《新青年》完成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化转型;1920年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对推动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三份刊物承前启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陈天华、朱执信的二篇小说在我们缅怀辛亥革命先烈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他们,无论是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抑或军事家,几乎没有不与文艺攀上因缘的。他们在用头颅撞醒国民沉酣大梦的同时,也在文艺作品中滴进血和泪,借以唤醒国魂。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文学运动举起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旗帜,促使小说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文学被视为一种通俗有效的宣传工具。从宣传出发,一些先烈,在写诗填词之外,也大胆尝试写小说。如陈天华的《狮子吼》和朱执信的《超儿》,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在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着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文化发起摧枯拉朽的猛烈总攻击,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使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觉醒。翻阅各种书籍报刊,基本作如是说。但由于大多论述没有展开就概述收尾,  相似文献   

10.
《京报副刊》创刊于五四以后的1924年12月5日。它是《京报》10多种副刊中影响最大的一种.主编孙伏园。当时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京报副刊》继承了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等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抨击军阀专制政策和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同时提倡新文化.批判“甲寅派”的封建复古思想和“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广泛。一大批进步作者为该刊撰稿.鲁迅就曾发表杂文40多篇。  相似文献   

11.
任光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音乐家,更是革命音乐发展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渔光曲》使其成为我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而他所创作的革命歌曲更激励了无数革命战士和人民的斗志,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嘹亮号角。  相似文献   

12.
陈天华是一位爱国者。他积极主张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他的这些革命思想及实践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觉醒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创办报刊的革命活动。从1919年到1926年,他先后主编了《湘江评论》、《新湖南》、《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湘潭教育促进会报》、《新时代》、《政治周刊》共六种刊物,这段办刊经历虽然短哲,却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湖南以至全国的反帝、反封、反军阀群众运动,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探讨毛泽东早期办刊特色,对于我们全面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此情深而意浓的爱国之声,悲不能见中华统一、叶落不得归根之抱恨心声,传遍台湾全岛,引起海峡两岸强烈的反响。对于右任先生这样一位辛亥革命老人、真诚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我辈乡党学子无不为之自豪,无不为先生之拳拳报国之心感动,无不为先生之诗、书大成而崇敬仰慕。为了真实地反映于老先生风云中华大地而又坎坷曲折的一生,也为了将反映其革命思想、爱国之心的文章公诸于世、启迪后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李秀谭和朱凯合著的《于右任传》和刘永平编的《于右任集》两本书。两本书,一《传》一《集》,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然而贯穿两书的,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条主线。无论是作《传》还是编《集》,都注重实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5):69-70
<正>1919-1920年出版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简称《会报》),是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创办、周恩来主编的革新报纸。《会报》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关注全国学生运动,指导革命青年学生的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革心"与"革新"的口号,提倡将改造旧社会和改造自身思想相结合。《会报》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解放学生、工人的思想,促进学生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吴玉章从事新闻宣传活动的特色是革命及政治思想贯穿始终。纵观吴玉章新闻宣传活动及其思想的演变,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戊戌维新之后创办《四川》杂志,表达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五四运动之后主办《赤心评论》,初步形成初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抗战时期主持《救国时报》,过渡为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观;解放战争时期指导《新华日报》,升级为共产主义革命思想;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鼓励发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育新闻多面手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回顾这段革命历史,不能不使我们缅怀周素园老前辈从事反帝反清革命斗争,光复贵州和创办《黔报》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8.
"精英华语体系"和"革命范式"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由精英领袖发起的一幅爱国民众合力抗议政府外交失败的图景。通过翻捡当时《申报》、《国民日报》等大量珍贵史料,笔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学群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发组织的采取以"非暴力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爱国学群运动。在这场"活剧"中有关各方争先恐后之"镜像"跃然于纸上,其特点是:"学生登台、群众搭台、政府抑台、列强拆台"。五四学群运动并非是失败的,理由是:一方面迫使北京政府延缓签订卖国条约,并给西方列强尤其是日帝在外交上和经济上以威慑;另一方面五四学群运动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学群维权运动的"涓涓细流",汇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军阀的巨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8):6-11
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克思主义,也送来了《国际歌》.《国际歌》是革命的宣言,是战斗的号角.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革命的认识,以及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国际歌》这首根据地人民非常熟悉的战歌,不仅体现了歌曲宣传的简洁性与以情感人的魅力,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亢激昂的旋律,教育、鼓舞和激励着根据地人民前仆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