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健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41-41
水波演示器”是用来显示水波的形成、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现象的 ,帮助学生了解波的传播规律和认识光的本性。这里介绍一下根据视觉暂留作用 ,如何产生同步闪光使几种波在银幕上看起来没有移动。即同步闪光“水波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共同行参考。1、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赵跃文 《物理教师》2013,(12):54-54
1 实验背景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把“光的折射”现象定义为:当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在生活或者物理实验室中,学生经常能观察到的折射现象也往往是光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如从空气射入水中或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等.事  相似文献   

3.
用“媒质球面”作图法分析光的反射、折射及双折射现象,该方法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4.
王汉畅 《物理教师》2001,22(8):26-27
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学习了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三章光后,已经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界面上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但初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多的光学现象,如小孔成像的成因,光的反射、折射尚处于朦胧阶段.因此继“光的传播”内容教学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进行观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后,根据知识间的脉络联系,可用“三四五”来概括光的传播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内容,加强系统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线三角”的概念光发生反射或折射时,要明确“三线三角”的意义和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右图.三线:如图中入射线AO,反射线OB(折射线OC),法线NN.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神奇的世界就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神奇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形成的视觉.由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表面会反射,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改变其行踪,即发生折射.而人脑却按直线传播的习惯认识世界,对事物的认识造成“假象”,感觉到光现象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尤其是折射现象形成了各种有趣的现象,会激发我们探索世界的盎然兴趣.  相似文献   

7.
刘效锋 《教育革新》2010,(10):61-61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由此可引入几何光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光的有关知识、认识光的现象时,首先要建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概念。这节课看似简单、意义却重大,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光的反射和折射”涉及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人们常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中存在多个“小结论”,本文将对常用的这些“小结论”的科学性及其应用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课,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某些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道理。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感性地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我设计制作了“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仪”教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介绍该教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1制作材料废旧泡沫塑料填充物、培养皿、微型激光发射器以及其它无色透明物品(如玻璃体、清水、白醋、酒精、食盐水、白糖水等)。2使用方法a.如图1所示,打开微型激光发射器的开关,使激光发射器的光线照…  相似文献   

10.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由此可引入几何光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光的有关知识、认识光现象时,首先要建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概念.这节课看似简单、意义却重大,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一、光折射现象中的一个结论众所周知,光到达两种媒质的界面时要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而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现象的发生,正基于光在两种介质中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光在传播过程中,除了遵从光的折射定律外,还遵从下列规律:光在不同介质内的两点间传播时,总是使光在某两点间的运动时间最短.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运动学结论.二、结论在类折射现象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数理化学习》(2004.7)发表了“初中电学中的‘黑匣子’问题”一文,今抽暇再撰一姊妹篇,以飨读者.例1已知一条光线的变化如图1所示,请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要求用三种以上方法).解析:光线的传播方向在“黑匣子”内发生了变化,说明有反射或折射现象,应根据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以下给出五种方法,如图2.例2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或反之,可利用透镜组合来完成.请在图3所示两个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完成光路图.要求:(1)在图中画出光束粗细的变化;(2)分别写出透镜间距离与各透镜焦距的关系.解…  相似文献   

13.
黄伟  陈珂 《物理教师》2022,(8):95-97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折射定律的建立过程,利用惠更斯原理下“等时圆”表示折射定律,并用“等时圆”快速处理一类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何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树是斜弯曲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5,26(8):41-42
在高三物理“光的全反射”一节中,有一例题的插图如图1所示,水中的鱼看到岸边的树是斜向下弯曲的.为什么水中的鱼看到岸边的树是斜向下弯曲的而不是直立的.本文从水面对光线的折射成像的角度来分析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图11水面折射成像规律图2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  相似文献   

15.
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的本质是光在不同介质中  相似文献   

16.
1.成像的原因 成像的原因主要有: (1)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等; (2)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等; (3)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等. 该考点的难度不大,一般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常见于填空题、选择题和作图题. 例1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璐年江西) 分析“水中月”,“镜中花”和各自的实物的大小相同,它们是由于光在水面和镜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使潭底在水中…  相似文献   

17.
“光”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的内容,因为光现象非常奇妙、富有变化,备受各年级学生关注和喜爱。我对小学阶段不同版本科学课教材中所涉及的《光》单元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得出相关的科学概念及其联系的结构图。结构图显示,“光沿着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核心概念,“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是第二层级的概念,“光的散射和成像原理等”是第三层级的概念,其他内容则是运用概念解释一些光现象或者运用科学原理的发明制作。“光沿着直线传播”还是理解昼夜现象、月相成因、四季变化、早晚温差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杰 《课外阅读》2011,(7):200-201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物理规律源于生活。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等。  相似文献   

19.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第三册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研究.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下一节“棱镜”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三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的理解是不多全面的,因此,在应用和判断使用的透镜类型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学生对于路主轴干行的光线通过透镜发生的折射现多,比较容易得出“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的结论,如图1、图2。但是,如果人射光线是非平行光,学生就展难料校使用闲透镜类型。因为学生往往只根据人射光是平行时的折射现象将凸透镜的会聚作四片面理解为折射光线一定能“会聚于一点”;同样,也只是根据人射光是平行光时的折射现象将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