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类本科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依托学校市政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虚实结合,虚实互补”的原则构建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线下课堂动手操作与线上虚拟仿真平台综合设计相结合的实验授课新思路,深化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及物化、生化处理工艺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将微课程和虚拟实验引入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成为可能。文章以“蔗糖水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为例,提出了一种“线上线下—虚拟实验与微课程相结合”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解决了实验仪器短缺、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实验时间和地点受限等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01-205
我院的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以有效训练电力专业典型岗位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为建设目标,以虚拟仿真变电站和实际物理设备相结合为建设思路,建成了虚实结合的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使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双重环境中开展实验实训,有效提高了实践效果。该文介绍了仿真变电站实训平台的设计思路、构成及特点,以及籍此开发的实验、实训项目。  相似文献   

4.
基于“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实验特点,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在实验项目选题、实验项目开发、实验教学组织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开发了基于AMESim与LabVIEW的液压系统状态监测虚拟仿真实验、基于MATLAB的机械性能预测仿真实验、大型机械装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拟实验项目实施表明,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的认识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虚拟仿真—开放性实验平台",构建基于"学生—网络—教师""理论基础—虚拟仿真—创新实践"模式的多维"中药制药化学"虚实结合实验教学体系。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主题实验设计、课程联合培养,调整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实验教学质量,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下,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与专业教学需求相结合,深入挖掘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从而有效解决实验实训设施不足、设备落后以及实验实训安全性不强等问题。通过现实教学课程与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相结合,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整体提升,为社会培养高精尖人才。将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平台中,成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研究中心,并进行大量实证及调试,可以实现校企合作,为技术推广提供基础。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使职业院校、企业以及平台共同参与到研发中。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能够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的整体创新,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工科背景下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口袋实验室仿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因实验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其课程需求。文章以“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探索实验实践类课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实现“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了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采用线上实验、线下仿真实验以及远程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阶梯性考核的教学理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热门技术的基础。通过对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新式教学辅助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将基于智能手机的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实际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全新探索,为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能力是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点。通过师范生教师教育类“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网络课程平台,将真实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线上新型混合式教学实践方案,并构建了虚实结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同时使用虚拟仿真测评系统进行了线上线下、定性定量的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原有的物理光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知识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善上述问题,开展了物理光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采用常规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物理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仿真实验课是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类型。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课的学习,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维修性设计与分析"是航空航天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实验教学上存在着难以接近现场、缺乏有效教学手段等问题。该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维修性虚拟仿真与评价"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课在航空航天类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开展方式、教学效果以及建设思考,为其他虚拟仿真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异形锂电池成型工艺及热失控测试实践教学存在成本高、周期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异形锂电池成型工艺及热失控测试实验虚拟仿真,实现课程知识点与实践训练有效衔接。实验构建了“课前任务牵引,课上虚拟仿真,课后实验验证”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中心、应用导向、问题牵引、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采用“五式导引”实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辅相成,转化出新型的教育方式,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大多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方式。中药药理学作为中药学的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中药学专业学生熟悉理论知识与掌握实验技能。将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可加强学生的相关实验技能、科研创新能力,又可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文章将以清热药苦参抗肿瘤作用为例,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高等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资源单一、设备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三维立体虚拟实训平台。该平台包含交互式虚拟课堂、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虚拟设备实训室三大模块。采用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实训环境,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过程考核监控。支持多终端远程访问,实现资源共享。运用Unity3D、WebGL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交互式的虚拟场景和任务动画制作。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操作技能培养质量,为“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雨课堂、口袋实验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提出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与学改革,从实验项目设置、预习测试设计、实际操作评价、实验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进行阐释。实践证明,探索智慧教学工具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理工科核心课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课程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提出了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体验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设备损耗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难点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综合实验”课程中的“复合材料干压成型虚拟仿真实验”为例,围绕虚拟仿真实验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以及所开发的复合材料干压成型虚拟仿真实验原理、知识点、核心要素仿真设计、教学特色、系统构架、考核方式及建设成效等,多方面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是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对培养研究型人才和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根据当前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特点,将新的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入课程教学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虚实互促”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金课课程缺少定量评价的问题,提出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虚拟仿真资源、教学效果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个评价指标及对应二级指标组成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定量评价方案。应用该评价方案,对现有省级一流课程“制冷压缩机拆装虚拟仿真实验”开展模糊层次分析与评价,得到该课程评价结果。该研究为实验课程金课建设以及有效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课程的金课建设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