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云 《出版史料》2004,(4):93-96
为纪念蔡锷而建的北京松坡图书馆是我国历史上为纪念一个人在北京所建的惟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私立图书馆,成立于1924 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并入北平图书馆。在由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颁给松坡图书馆干事会同人的奖状上写道:“北海松坡图书馆干事会此次将全部藏书赠与国家,且干事会继承创办人之志,二十年来经费不足, 而图书不断增加;此精神实堪褒扬,合行颁给奖状,以示嘉奖,而励来兹。”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12,(10):55
正1950年10月3日,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出席了开学典礼。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中共中央政治局1949年12月11日做出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实践。陕北公学通过墙报等方式探索开展新闻教育;华北联大创办新闻学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新闻宣传教育;华北大学持续开展新闻教育,为全国输送大批新闻宣传人才。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其他新闻教育机构,真正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实现了革命理论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贯通,培养了大批合乎时代潮流的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明显的红色底蕴: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实践;学界与业界联通互动。  相似文献   

4.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的华东、华北和东北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使解放区面积和人口陡然增多,中央管理机构需要扩大,搬迁到大城市办公已成必要。于是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中央机关的搬迁问题立即提到议事日程。最初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建议迁都南京,表示彻底战胜了国民党。但王稼祥等人认为南京离港澳台距离近,国民党尚有制空权,受干扰大,建议设立北平。毛泽东主席根据各方意见提议,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在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后迁往北平。中央机关从农村搬到城市,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杯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12,(3):58
正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在北平(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会议,到会代表500余人,她们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来自边疆各省和海外各地,包括各民主党派和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主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我一直在北京市做新闻工作。北平解放、我军进城以后,中共北京市委的机关报是《人民日报》(北平版)。后来,《人民日报》(华北版)迁京,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市委的机关报就改为《北平解放报》。为了支援新解放区,《北平解放报》在1949年7月停刊,全班人马——除留几个对北京比较熟悉的年轻记者外,都随军南下。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委没有机关报。但是,市委对宣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大中小学校学则一组/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近代教育起步于清末,发展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北京教育事业处于新旧教育转换阶段,即由传统的封建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过渡时期,新式教育制度逐步建立,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本组史料选取不同时期北京(北平)地区有代表性的公、私立大中小学校学则,内容包括学校的教育宗旨、教学内容、学制、管理体制等等,从中可以大略窥见当时学校教育的概况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平红十字会,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员时期(即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在这一重要转型时期,北平分会抱定会总会。嗣于1944年10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令该会停止活动,复改为伪华北救护委员会,隶属于伪华北医药卫生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日本私立大学馆读者服务工作评介及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私立大学馆读者服务工作评介及思索金问涛(苏州大学)1993年底笔者赴日研修一个半月期间,重点考察了关西学院大学图书馆和关西大学综合图书馆、同志社大学学术情报中心等馆,并经有关资料的调研分析后感到,日本私立大学图书馆的“投入产出比率”较高,尤其是读...  相似文献   

10.
<正>1935年1月25日至26日,首届华北冰上运动会在北平南海冰场举办。共有来自北平、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和哈尔滨等七省市的89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冰上盛会。华北冰上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综合性冰上运动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冰上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冰上运动史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2月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编辑出版的华北《人民日报》以头条大字标题向解放区人民宣告:“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中共中央决定,抽调新华通讯社总社、华北总分社和华北《人民日报》的部分工作人员,由当时原任新华社总编辑的范长江率领,立即北上,准备在北...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首都北京,曾建立过一所存在不到一年、和现今在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同名的一所单科性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和人民政府的即将建立,国民党的反动法制开始彻底崩溃。为了给新中国准备第一批政法人才,在批判旧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系统地建立适应人民民主国家的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努力中,党和政府汲取解放区的司法经验和教育成果,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为指导,着手在北京筹划建立第一所政法院校。 1949年5月22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部长张宗麟宣布接管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北平迁往重庆,1946年又迁返北平的前朝阳学院。6月20日成立拟议组建“北平政法学院”的筹备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8月5日奉华北人民政府通知,将即将筹设的“北平政法学院”改为建立中国政法大学,任命谢觉哉为校长(兼),李达、左宗纶为副校长。9月1日至3日、20日至22日分别举行了两次新生入学考试,10月25日第二部和第三部新生入学,11月6日由校长谢觉哉,副校长李达,左宗纶主持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正式宣告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新中国第一所政法院校诞生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地区性馆际协作网络的构想李燕于莹(大连市图书馆)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在国外,以1893年德国皇家图书馆开始同各大学图书馆互借图书为标志〔1〕,图书馆间的合作迄今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第二次解放区广播史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0——24日在烟台市新闻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山东、辽宁、陕西、湖北和河北等省、市的《解放区广播史》编写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  相似文献   

15.
194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决定统一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3月至6月,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华北的董必武、薛暮桥,华东的方毅,晋察冀的南汉宸、姚依林,晋冀鲁豫的杨立三,陕甘宁的白如冰,晋绥的陈常云等各解放区的代表.会议讨论部署全国解放区财政经济统一问题和货币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1928年6月,国府南迁,有着七百余年帝都历史的北京,遂降格、沦落、易名为北平特别市。为此,北平特别市政府组织有关人员,于次年7月,编辑出版了《北平指南》一书,向各界推介北平,颇有一丝重振昔日帝都雄风和京师风韵之意味。不过,此书所收有关北京的历史资料确实极为丰富,对今人了解民国初年乃至清末北京的史地、人文状况也确实大有裨益。今年时逢马年读此书,难免对其所  相似文献   

17.
浏览  玉川 《陕西档案》2013,(3):52-53,51
194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决定统一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3月至6月,华北财经会议在邯郸武安县冶陶镇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华北的董必武、薛暮桥,华东的方毅,晋察冀的南汉宸、姚依林,晋冀鲁豫的杨立三,陕甘宁的白如冰,晋绥的陈常云等各解放区的代表。会议讨论部署全国解放区财政经济统一问题和货币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友渔同志是新闻界老前辈,著名法学家。他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今年是82岁高龄。早年毕业于北京国立法政大学,后留学日本东京,研究新闻学。抗战前,主办过北京国民晚报,担任过世界日报主笔,北平燕京大学、民国大学新闻系教授、主任。抗战胜利后,曾任重庆新华日报代理总编辑、社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解放后,曾任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20.
李金娟 《北京档案》2021,(12):55-57
保险是与银行、证券并驾齐驱的金融"三驾马车"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1928年南迁之后,北平作为北洋政府时期金融中心的历史地位也开始衰退;但与此同时,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这一历史时期的北平出现了一些以经营人寿保险为主的保险公司.从现有的档案史料中可以看到形态多样的人寿保险在民国时期北平留下的浓墨重彩,这也是北平由传统社会救助型向现代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混合型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