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明 《北京档案》2023,(6):47-51+62
茅盾眉批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稀见档案史料,是解读作家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茅盾眉批本的形成、发现、发掘历程,厘清了茅盾眉批本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量;根据茅盾眉批本的批注内容长短与结构,划分为点评、批注、札记三种类型;从公藏背书、二重证据、字迹比对的视角对茅盾眉批本的真实性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杂志》2016,(5):112-112
2016年,“馆藏与出版论坛”将继续秉承实证研究传统,探讨如何在当前文献资源环境中有效获取有价值的文献,并努力在馆藏资源建设理论与方法领域,获得研究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网络环境下,馆藏资源建设应实行“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原则。“实体馆藏”应以搞特色馆藏为本。只有提高每个实体图书馆单元的特色水平,才能扩大整个虚拟图书馆的整体信息量和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数字叙事理论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呈现党史记忆和国家精神。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归纳红色馆藏资源多模态特征的同时,厘清数字叙事理论内涵,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基础。以数字叙事理论框架为分析依据,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方式4个方面识别红色馆藏传统叙事的开发难点。面向红色馆藏开发需求,以方志敏红色人物馆藏资源为例,提出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包括立足红色馆藏资源、开展多元主体叙事、呈现多维沉浸叙事、聚合红色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5.
南通大学档案馆注重档案资源建设,丰富馆藏,提高馆藏质量,从本应销毁的上世纪70年代财会档案中发现国内罕见的一批“文革”后期的票据实物,对研究票据史、物价史、地方交通史等地方经济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其中“文革”后期“二等车”票据具有填补南通交通史空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文集很多 ,网络评论文集却几乎没有。一本汇集了东方网原创评论精华的专集《眉批天下事》 ,已于东方网开通一周年之际的5月28日正式出版。“今日眉批”是东方网的品牌栏目 ,也是网络原创评论的先行者。这个栏目由特约评论员队伍专门供稿 ,还吸引了不少网民自由参与。它刊登的原创评论秉承评论性文章精辟、严谨和战斗性等特点 ,显示了东方网发布新闻的权威性、及时性 ,更发挥了互联网互动性和宽容性等优势。《眉批天下事》一书选取“今日眉批”的精华200余篇 ,共分10个部分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国际…  相似文献   

7.
茅盾主编《笔谈》的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祥 《出版史料》2006,(2):100-104
八年抗战,茅盾参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文艺期刊。其中,在香港编辑出版的《笔谈》(半月刊),32开,每期48页,虽薄薄一本,却是“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参见《国家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特别展》“展品介绍”,《旧书信息报》2005年8月15日)对于近现代期刊史、文学史以至中共党史研究,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这里,仅就该刊的性质、作者及作品等,参酌茅盾晚年回忆录《我走过的路》及其他相关文献,作若干史实性考辨。一、关于《笔谈》的性质已故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论述“战时文坛”,曾将茅盾作为抗战中…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它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使其能够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本研究对欧美国家档案融入课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随着一手资料在课堂中的运用成为欧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欧美档案界从20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对档案融入课堂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理论界的研究和呼吁及中小学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又促使了欧美国家很多档案馆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开发馆藏档案资源为中小学教育服务。近些年来这些档案馆在人员组织、基于馆藏档案资源开发教学工具和教学活动、对中小学教师档案培训及档案融入课堂的活动形式等方面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精确化、理论化、本土化:20年受众研究心得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了作者自 1 980年至今从事受众研究的体会。在这 2 0年间 ,作者从中国大陆到美国、又从美国到香港 ,经历了追求受众研究“精确化”、“理论化”和“本土化”的三个阶段 :早期在中国大陆的研究 ,力求以严密的方法对受众行为作出精确的描述 ;中期在美国的研究 ,转向对受众和效果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和发展 ;近期在香港的研究 ,旨在探索以西方科学理论为基础 ,对大中华区受众研究具有操作性、证伪性之指导价值的本土化理论。三者当中 ,尤其以理论的本土化最为困难。其难之处 ,来源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独特国情之差距。本文希望通过亲身经历的剖析 ,说明受众研究理论化、受众理论科学化、受众科学理论本土化之必要性、艰巨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区县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明确“特色馆藏”内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阐明了区县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必要性;其次,重点论速了区县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最后,提出”区县图书馆唯有办出特色,才能得以生存、发展,才能在信息时代显示存在价值和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一个复数名词,存在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多元需求。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危机催生了以新闻创新为代表的自救行动,并产生了大量相关新概念。本研究通过对中外研究文献中的43个“X新闻”案例进行主题分析,总结了当前新闻实践中的三种创新形态:新价值取向、新新闻文本和新运行常规,它们具体表现为五个特征:关注人的存在、提升报道质量、开辟收入来源、运用先进技术和协作生产新闻。文章进而提出新闻的“有机创新”来解释数字时代的新闻创新景观,提供了从理论层面理解新闻创新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2.
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方面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因素 ,包括“对鉴定地位的认可不足”、“‘馆藏丰富’与‘收藏优化’的两难选择”、“对于档案‘精华说’、‘财富说’、销毁‘风险说’与档案管理‘效率观’的理解”、“缺乏现有联系支持”以及“理论研究的脱节”等 ,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为争议性事件的价值澄清和不同观点的博弈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本文以2014年“玉林狗肉节”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考察对象,基于框架理论的视角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厘清全媒体景观下争议性事件的媒介呈现与扩散路径,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新闻传播规律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方法对传播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理论靠实证方法发现、证明、建立和检验。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实证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首先区分了方法论和方法,指出前者是作为体系的方法,后者是作为工具的方法。实证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但是,这种解释和分析有它的规则和既定的过程。为此,作者提出了“研究圈”。“研究圈”由4个要素组成:理论、假说、实证、经验概括。每一项研究可以以不同的要素为起点,但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要受到起点的限制。如果超越这些限制或违背实证的规则,就容易犯方法论方面的错误。作者通过表格进一步说明了实证方法的两大类型──定性和定量的特点,比较了观察、访问、文献研究、抽样调查、实验等实证手段的优劣。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规则和目前我国传播学研究实证方法运用的情况,提出了实证研究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藏书剔除的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论述了藏书剔除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现有藏书“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原因,以及做好滞书鉴别、清理和优化馆藏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档案》2014,(1):23-24
本文通过运用档案价值理论和档案鉴定理论,结合馆藏历史档案的实际情况,从馆藏历史档案客体存载情况入手、结合利用主体近年来对馆藏历史档案有效利用情况,探析了实现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的原则、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分级鉴定是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的延伸,因此必须遵循鉴定档案价值总的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中,主要通过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来显示档案价值的大小,档案保管期限所显示的意义,主要是档案可供利用的不同价值,或者说,档案可供利用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近2000种古籍善本,其中不乏精刻名钞,批校题识本,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版本校刊万面的资料。但多年来鲜有人就此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其学术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和利用。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已将“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题跋叙录”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并资助。此篇和下一期即将刊发的即是此资助项目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探索基于作者共被引的馆藏资源聚合模式,并在实现资源聚合的基础上,探析聚合服务的途径。以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本体的作者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聚合得到5个学术共同体以及各组的研究主题,包括理论研究、面向数字图书馆、基于概念格、知识地图、模块化、叙词表的本体研究等。结果显示基于作者共被引的馆藏资源聚合是一种有效的馆藏资源聚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姚明 《中国档案》2023,(4):66-68
<正>“批注本”简单地说,就是留有批注的出版物,即无论评点式文字所在的位置,都将其统称为“批注”,不细致区分眉批、题头批、夹批、旁批、文末批而分别命名,批注本是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实践产物,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点评《金瓶梅》、脂砚斋点评《红楼梦》,都是标志这种批评方法迈向极盛时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