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监     
佚名  李茹芳 《高中生》2011,(13):22-23
刘刚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没有人来看过他。在无数封家信石沉大海后,刘刚明白了,父母抛弃了他。伤心和绝望之余,他又写了一封信,说父母如果再不来,他们将永远失去他这个儿子。这不是说气话,几个重刑犯想拉他一起越狱不是一两天了,他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现在反正是爹不亲娘不爱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这天天气特别冷。刘刚正和几个  相似文献   

2.
一支手电筒     
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支手电筒,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我对不起的一个学生刘刚,想起那次难忘的家访。那支手电筒,时时提醒我对学生要多些宽容,不要伤害学生的心。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接管了一个纪律比较差的班。刚过了一个星期,就有一个叫刘刚的学生在课上顶撞我,情急之下,我一耳光扇过去,并把他赶出了教室。那天下午,刘刚一直都没有来上课,我心里有些空荡荡的。第二天,刘刚还是没有来,我问了一下与他同村的学生,他们说刘刚不读书了。我非常担心,当时我就想起了我那一记耳  相似文献   

3.
他是个抢劫犯,入狱一年了,从来没人看过他。眼看别的犯人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探监,送来各种好吃的,他眼馋,就给父母写信,让他们来,不为好吃的,就是想他们。在无数封信石沉大海后,他  相似文献   

4.
思念     
姐出去了半个月之后,来了一封报平安的信。收到这封信,父母喜出望外,忙叫我念给他们听。我只是淡淡地说:“你们燕儿就说了那么两三句,说她很好,叫你们别担心。没什么值得念的。”可父亲却拿过那封信,用一种特别  相似文献   

5.
青蓝 《教师博览》2012,(12):30-31
晓雯恨恨地说:"我这辈子都被他们毁了!"听到这句话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晓雯说的"他们"不是别人,而是她的父母。晓雯说,从记事起,家里就是硝烟弥漫的,一年到头,父母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冷战,365天难得有几天和睦的日子。母亲是个懒散的人,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聆听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虹讲了这样一番话。他说:目前少年儿童的最大困惑不是父母对他们关注过少,而是关注过多。与今天的儿童相比,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爸爸妈妈不管我。当然,他也说,那是因为那个年代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不怎么管孩子。  相似文献   

7.
脑筋急转弯     
1.小明总是马马虎虎,他同时写了十封信,装完信封他检查了一下,发现有一封信装错了,爸爸说他又马虎了,为什么?(如果装错的话,至少有两封是错的)2.小丽与小王是同桌同学,也住在同一条街,他们每天一起上学,可是每天他们一出门就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住对门)3.9个橙分给13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榨成汁再分)4.楚楚的生日在三月三十日,请问是哪年的三月三十日?(每年的三月三十日)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8.
菲尔特已经失业两个月了,寄出的求职信都没有回音,银行里的积蓄眼看就要用完了,为此,他不得不节衣缩食,整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有时夜里被噩梦惊醒,呆呆地坐在床上,内心涌起买把枪,把布莱恩那个解雇他的可恶上司干掉的冲动。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这会让他进监狱的。这一天,菲尔特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跑去开信箱,看有没有自己盼望的信。信箱里除了账单,只有一封信,但不是来自某个大公司的信函,而是一封私人信件。打开一看,是一位久未联系的儿时好友。信中说,他们的小学老师伍德先生退休了,想利用圣诞节的机会,为…  相似文献   

9.
我父母在农村,从小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他。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想爸爸吗,他说  相似文献   

10.
铁树开花     
正都说教师是最轻松的职业,每天只要讲几个故事一天就过去了,一周休息两天,还有寒暑假,一年上不到半年班。可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职业,处在什么样的岗位,只要一个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那他就不是轻松的。尤其是教师,他们甚至是身兼数职(教师、父母、心理学家、医生、护士等),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体,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特殊学生你还得特殊处理,否则会影响他们一生。几年前,我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9月1日开学报  相似文献   

11.
意外幸福     
14岁那年的一天深夜,他隐约听见父母在严肃地讨论着一个话题,虽然他听不大清,但还是从他们的话语中断断续续听懂了两个字:分手。在此后的几天里,他注意到了父母的异常举动。终于有一天,母亲平静地对他说:“你爸爸要出远门了。”  相似文献   

12.
<恒毅> 《科技文萃》2000,(10):186-187
我们会发现陌生人和亲人之间的不同点是很小的. 有一个在越南打仗的小兵,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父母他快退伍,可以回家了,父母当然非常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小兵告诉父母,他有一个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父母当然表示欢迎.孩子告诉他父母,这位战友在战争中失掉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臂,而且说这位战友要和他们一起住.孩子的爸爸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不可以.他说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手臂的人,将造成家人的沉重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的人和他们长住, 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孩子听了这些话以后就挂了电话.几天以后,警察通知父母,他们的孩子自杀了.父母去认尸,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条腿和一只手臂.  相似文献   

13.
娟子 《父母必读》2011,(3):126-126
他可能生病了 在孩子学会自己如厕以后,他们有可能还会出现退行的表现,即偶然尿一两次床,这都是正常现象,父母不用太担心,只要放松心情,告诉他偶尔弄湿了床单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过两天他自然就不再尿床了。  相似文献   

14.
哈罗德三四岁的一天,父母带他去游泳。这事显得有点稀奇,因为在此之前,一家人除了去离家两个街区的电影院,很少去其它地方。在游泳池,他们度过了不愉快的一天,在这之后,哈罗德就再没见过他父母穿过泳衣。他只记得:  相似文献   

15.
慈父家训     
《职业技术》2006,(3):26-26
几年前,我读到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子女铺路,而是给他们一张道路图。因此,在我的儿子亚当准备离家去上大学时,我零零星星写下一些忠告,放在一个活页夹里。他母亲和我帮他搬进宿舍后,我就把那个活页夹送给他。过了几天亚当打电话给我。"爸",他说,"那活页册子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有个孩子,他的父亲是盲人,母亲也是盲人,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眼瞎了的父母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葬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为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不幸的,很难有什么出息。在他10岁那一年,一天,父亲带他去一个村庄乞讨,有个人给了他们10元钱,并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孩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于是他的父亲下决心送他去读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白天念书晚上还要出去讨饭,历尽艰辛他终于完成了学业,后来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店铺,再…  相似文献   

17.
减与建     
国庆长假过后,有记者找我,谈到他曾经在一个小学采访,小学生告诉他,国庆那几天几乎没有自己玩的时间,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即使父母领他们外出,回来还要交一篇作文。孩子们说,不管什么时候,时间都不是他们的。就这样,我们把话题转向了减负。关于减负,要说的话很多,但似乎又感到老生常谈,话语不丰。两年前,我们大张旗鼓从上到下提出要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十几岁那年,给父母写过一封信.具体内容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年满腔委屈不知与谁说,好久才鼓足勇气在灯下,写就了一封长达3页纸的信.写完之后,既忐忑不安又期盼地悄悄放到父母的房间.期盼的心情,是更甚于忐忑不安与惊慌的.多么希望他们能明白我之所苦所求.然而,结果是他们并没有就这封信与我深谈,甚至连主动提起亦没有,只是在某一天,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那封信,我们看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此以后,少年向父母敞开的那扇心门,轰然关上,再也没有打开.  相似文献   

19.
偷信风波     
我们学校的信全部放在一个小窗台上,每天都有一些信放在上面。这样就不免有一些同学从上面“拿”走信。三个星期前,我寄了一封信给住在北京的小姨。前几天,好朋友告诉我,窗台上有一封寄给我的信。放学后,到那儿一看,一封信也没有了。我以为他在骗我,下午便“审问”他。他一口咬定自己没骗人,见他这样,我也就相信了。现在这封信一定被人偷了。我很生气,向一些朋友倾诉了一番,朋友都为我抱不平。“小精灵”开玩笑地说:“你为何不去‘拿’人家一封信解解恨?”我说:“你这死东西,净出馊主意,我不同你们说了,我得回家写作业了。”虽然我嘴上这么…  相似文献   

20.
    
有只蟾蜍非常孤单。他看到邻居门口都有信箱,经常会有邮差来送信。怎么办呢?于是他也给自己做了个信箱。也期盼着有人给他送信。蟾蜍更加伤心了!不是!又不是!!还不是!!!一只青蛙刚巧路过。蟾蜍告诉青蛙自己的悲哀,他们就一起等信。他回去以后就自己给蟾蜍写了封信。没有等到信,青蛙就先走了。写完信正巧蜗牛走过。青蛙就拜托蜗牛帮他送信。青蛙又回去陪蟾蜍等信。他告诉蟾蜍一定会有信来的。蜗牛终于来了……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蟾蜍的信。蟾蜍感到很温暖,很快乐!信@安诺德·劳伯尔 @方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