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华 《中学理科》2007,(2):39-40
碰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它的特点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限的,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也是非常微小的,在通常研究碰撞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物体来不及发生位移,同时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碰撞力极大,其他的重力、摩擦力等非碰撞力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一、非质点模型在自由落体运动有些问题中的物体不满足此条件,如何将其抽象为质点,并按质点模型求解呢?一般的思路是在物体中取一点,将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转化为该质点的自由落体运动.  相似文献   

3.
对物体间的碰撞做了简化分析,给出了质点的和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并用恢复系数对碰撞类型作了归类。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质点还是刚体,在非光滑情况下处于静平衡时,其与周边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的摩擦力均为静摩擦力,其大小取值范围为:0≤f≤μN,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有两种可能.由于静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给相应的平衡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困难.处理这类问题通常是列平衡方程,并辅以f≤μN进行求解.本文拟从摩擦角概念的介绍和使用出发,尝试将有摩擦物体在平面内的静平衡范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从而实现解决方法的简化.  相似文献   

5.
1.理解动量、冲置的概念,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并能熟练地运用. 动量是描写物体(质点)运动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即描写物体(质点)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其方向为速度的方向.如果以符号P表示动量,则P=mv.在研究碰撞和反碰撞问题时,应用动量的概念尤为方便.  相似文献   

6.
用“物体受力分析”法并作出物体受力图,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而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要知道“要领”,即:1郾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可以是质点,也可以是物体系(如机械整体),对于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2郾弄清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运动).3郾一般问题中应首先找出与受力物体相关联的所有其他物体,然后按照重力、摩擦力……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现举简单机械系统中有关力学问题为例,用受力分析法来解答有关问题.例1向车上装重物,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物推上去(如图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样就比较省力,…  相似文献   

7.
物体沿圆轨道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计算,在力学中会经常遇到,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们用的传统方法是功能原理。本文则利用变力做功的定义和质点动能定理,在一些物理量未知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综合计算。计算过程中用到了高等数学中的分部积分和解一阶非奇次微分方程等一些数学知识,还运用计算机数学语言matlab进行求解方程,并制作出函数的二维图象。  相似文献   

8.
包祥龙 《考试周刊》2014,(33):154-155
<正>一、结论推导如图1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物体由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A滑至底端B,设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斜面长度为s,底边长度为L。则由A滑至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FfS=μmgscosθ=-μmgL结论: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相当于物体沿动摩擦因素相同的斜面投影的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如图2所示。结论推广:物体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由顶端下滑至底端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与斜面倾角θ无关,而与斜面底边的长度有关。图2图1  相似文献   

9.
质点是最常见的物理模型之一 .若干具有相互作用 ,并且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称为质点组 .连续体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质点组 ,它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质量连续分布的物体系 .连续体问题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 .例如 2 0 0 2年高考上海卷压轴题是塑料管道中的非导电液体问题 ;今年 (2 0 0 3年 )上海卷压轴题是关于平板电容器中均匀分布的大量带电烟尘颗粒的问题 ;今年全国理科综合卷压轴题则是传送带上大量相同质量的小货箱问题 .由于学生平时训练的题目涉及的质点数一般较少 ,因而对于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连续体问题自然会感到无从下手 .其…  相似文献   

10.
质点模型,是用一个具有同样质量,但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来代替实际物体,这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抽象.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作用或起次要作用是一个物体能否抽象为质点的依据.有些问题中的物体不满足此条件,如何将其抽象为质点,并按质点模型求解呢?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碰撞,是两个物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不论是宏观物体间还是微观粒子间,碰撞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碰撞的作用时间极短(比如两个钢球碰撞相互作用的时间大约为10-4秒),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又非常大,通常物体所受外力(如重力、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过程中参与相互碰撞作用的物体系统的总动...  相似文献   

12.
物块随曲面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情况,其中静摩擦力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定性的分析对摩擦力随位置、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并不清晰,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先讨论物体在幂函数旋转曲面上随曲面做圆周运动时摩擦力的情况,用解析法得出摩擦力的表达式,通过理论分析与函数作图找到摩擦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分析了物体在球形内表面上随球面做圆周运动时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最后总结了该类问题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力学教学中,不少人对与一对摩擦力作功之和有关的问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一对摩擦力作功之和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 功是描述力对空间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它是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与受力质点位移dr的点积。以W表示力F对质点所作的功,则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本模块,选取参考对象,确定坐标体系",它是认识物质世界,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工程.为此,从"厘清概念,走出误区"做起.一、理清概念1.物体与质点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如太阳、地球、汽车、飞鸟、微小颗粒等均可统称为物体.质点是表示物体的一个有质量的点.如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飞船可用质点表示.质点突出了"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将物体进行科学抽象而建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1.碰撞分为三种情况 :即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不论哪种碰撞都满足动量守恒 ;而对于动能却不一定守恒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存在一上限 (最大值 ) ,还存在一下限 (最小值 ) ,即如果为弹性碰撞 ,则动能没有损失 ,为最大值 ;如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后两物体将粘连在一起 ,则动能损失最大 ,为最小值。2 .从位移角度看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位置来不及发生改变 ,故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由此我们可推出 :在碰撞中若牵涉到多个物体时 ,只能是直接接触时发生碰撞的两物体间才有动量转移 ,而第三者不会参与此次碰撞…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对于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常常满腹疑惑,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将问题分解为三步:判断有无、辨别方向、平衡大小,就能迅速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若物体处于非平衡态,则仍需将问题等效到平衡状态来解.解题步骤细分如下.一、被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第一步:判断摩擦力的有无.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  相似文献   

17.
一、误认为体积小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许多同学初学习质点时,认为体积小的物体就可以视为质点,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能否把一个物体视为质点不是以物体的形状大小作标准的,而是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起作用来作为标准的.如陀螺很小,但我们在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不能将其视为质点.  相似文献   

18.
当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或斜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且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和弹力相互垂直.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中,往往把摩擦力和弹力合成为一个力,在其他因素变化时,只要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不变,合成的这个力的方向始终不变.这样不仅减少了物体受力个数,而且使问题大大简化,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处理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案例设计背景高中物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分析的对错与否,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后面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首先学习静摩擦力,然后学习滑动摩擦力.但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物体实际受到的摩擦力好比"百变小魔女"往往表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是静摩擦力在许多具体问题中似乎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对于高一初学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讨论了碰撞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惠更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导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动能守恒.惠更斯为碰撞理论的建立对力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