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六年制第六册第14课《笋芽儿》是一篇童话。课文通过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娘、雷公和小草弟弟的呼唤和话语后所表现不同的心理、语言和行动来反映她的成长过程。现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如下:  相似文献   

2.
(《笋芽儿》(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笋芽儿怎样由竹笋长为竹子的。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巨大影响。课学中多次出现了常有鲜明语感色彩的摹声,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口胃。它生动地再现了笋芽儿长成竹子的过程,体现了笋芽儿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如何使学生弄懂竹子的生长过程,从中既学得科学知识,又领悟深刻的内涵呢?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颇用了一些心计。一、抓住中心,由结果探索过程,激发儿童求知欲。通常课堂教学,采用从头至尾的讲读,这样不免平铺直叙,令人乏味。讲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讲出课文大意后出示卡片,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把它们抛在脚下,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抓住关键词语“终于”、“阻碍”等词,让学生思考,笋芽儿的成长与哪些事物有联系,结合对挂图的  相似文献   

4.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怎样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四个象声词的妙用,对形象地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一、春雨声对笋芽儿的唤醒力“沙沙沙,沙沙沙”是描写春雨的象声词,文中用了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写“春雨姑姑”细密地打在绿叶上的响声,犹如  相似文献   

5.
《笋芽儿》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我运用电教多种媒体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故事,它生动地介绍了笋芽儿由嫩弱的笋芽长成强壮竹子的过程。教学这课时,要使学生在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会遇到阻力,要克服它,只有不畏困难,勇敢向上。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第一位老师教学过程是:1.自由读课文,思考:两次赛马的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2.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接着出示有动画演示的、展示两次赛马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  相似文献   

8.
从《笋芽儿》的教学看电教的课堂教学效果覃远志,杨绍菊在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笋芽儿》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从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四处地方采用了电教手段...  相似文献   

9.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告诉孩子只要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笋芽儿成长过程中,跟妈妈有儿次对话,表达了她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是埘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的好题材.在设计教案时,笔者打算通过学生对话朗读来体现笋芽儿的感情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细节却改变了笔者的仞衷,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江老师在教童话《小马过河》(语文三册9课)时,讲得很生动,教学效果显著。江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成功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她的教学是根据课文体裁的特点来进行的。《小马过河》的体裁是童话。童话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大胆的幻想。所以,在进行童话教学时,除了和教其他课文一样,要通过字、词、句、篇的分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六册第8课《喇叭花》是一篇习作例文,重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综观全文,《喇叭花》一课的观察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特点观察课文叙述了喇叭花的生长过程,即下种出苗——搭架子长花蔓长叶——开第一朵花,花盛开。每一个阶段都是抓住其形状、颜色、数量、长向、长势、给人感觉等方面的特点来观察、叙述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七两组课文包含两篇诗歌、四篇散文和两篇童话。文章的文字浅显、结构简单,内容较为生动,有儿童生活情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在抓好字词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每篇课文。《天天做操》是一首浅显易懂的现代儿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散文,文章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在美好春光中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诗情画意,催人奋发。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儿的雷公公,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六册《喇叭花》是一篇习作例文,重点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综观全文,《喇叭花》一课的观察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特点观察课文叙述了喇叭花的生长过程,即下种出苗—→搭架子长花蔓、长叶—→开第一朵花、花盛开.每一个阶段都是抓住其形状、颜色、数量、长势和给人的直觉印象等特点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童话故事。它叙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通过拟人化的对话,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教学时应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的第三、四两层(10-13自然段),激励学生象笋芽儿一样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童年的大好时光,为振兴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2、掌握12个生字;理解“娇嫩、瑟缩、唠叨、爱抚、滋润、自豪”等词语;体会象声词的作用;能用“央求”造句。3、了解笋芽儿长成竹子的  相似文献   

16.
《笋芽儿》     
《笋芽儿》课后作业题的训练重点是抓住特点观察,理清观察顺序。第1题,要求按三个问题的提示,依次抓住三个“怎样”细致观察。理解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像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写出幼稚而勇敢的笋芽儿逐渐成长的过程及表现特点。从而理清课文思路,读懂课文内容,悟出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7.
巧引善探真知实练——《回声》重点、难点教学及简评□四川德阳市中区教研室肖建康《回声》是小语第四册的新入选课文,也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重点、难点知识,教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18.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它主要讲春回大地,娇嫩的笋芽儿是怎样不听竹妈妈的规劝和反对,不怕寒冷,长成强壮的竹子.  相似文献   

19.
《精彩的马戏》(通用语文教材五年制第四册13课、六年制18课)语言明快,层次清楚,叙述平板又有回旋。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指导观察,开展思维,训练读写,都是一篇典型的好教材。五年制教材还作为看图学文来教,更有利于训练语言,训练读写。它的特点是浅易、平板。教学这样的课文,弄得不好,老师只重分段串讲,学生学起来就会兴味索然。有一位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从扶到放,循循善诱,教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好几次听教师教《学棋》,总是不知不觉就走了神儿。这是根据《孟子·告子上》编写的一篇课文,全文如下(见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 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