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技术入股方式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很好形式.技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与其他资产一样应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权利.技术投资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投资,技术股份的股权和其他资产股份的股权一样按照股份的多少来决定,技术股份占股权比例不应有限定.技术投资和资金投资合作开发新产品,两者的风险不同,资金投资的风险较技术投资风险更大.技术股和资金股股权不管各占多少比例,不应完全套用股份制的管理规定 ,控股权应由风险相对较大、以资金投入为主的投资者掌握.  相似文献   

2.
将技术创新水平作为一个变量,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其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在风险投资与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选择;并分析技术创新水平如何影响风险资本融资中风险资本家的股份比例。研究认为在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银行债务融资;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企业选择风险资本融资;风险资本家的股权份额会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项目融资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借鉴项目融资模式中以项目为中心,广泛吸引有关各方参与项目,以分担风险、实现共赢的融资思路,本文提出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R&D项目融资的若干对策,包括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与上下游企业签订有特殊条款的合同、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及资产证券化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最需要资金,但又最难获得资金的种子期和创立期内,有可能获得来自于政府、银行等各经济主体的融资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为吸引、培养和稳定高级管理或技术人才,一直在探索股权激励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一直探索技术入股后的股权分配.2009年开始,以中关村、东湖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地区,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激励试点工作,为有关政策的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但我国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尚存在落实难、缺乏对长期股权持有和科技性中小企业的激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权激励的发展和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深入分析了我国股权激励税收政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是其陷入融资难困境的根源,该风险既包括筹资活动中资金来源不足的风险,又包括偿债资金来源不确定风险。市场波动、研发和管理能力不足、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融资渠道狭窄以及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评价应围绕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生产经营风险来展开。基于此,从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的角度提出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预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乐琦  蓝海林 《软科学》2009,23(9):93-96,114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数据,重点研究了股权结构与CEO薪酬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显示,CEO薪酬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在股份分散的企业中比在股份集中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CEO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则在股权集中的企业中比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研究认为薪酬委员会的存在会对CEO的薪酬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公司地位即公司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会对CEO薪酬具有影响。研究还发现在股权分散的企业中管理层的股权比例高于股权集中的企业,但同时股权集中的企业绩效表现却优于股权分散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风险-收益”对等理论下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平  赵涛 《软科学》2010,24(8):91-94
现行的薪酬分配理论和制度只强调了人力资本具有收益的要求权,没有对人力资本的价值、风险及薪酬分配方式展开协同研究。其无法实现风险-收益对等,难以指导企业薪酬分配实践。提出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技术入股理论体系,给出人力资本技术入股的股权转换计算方法和进程安排。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8)
股权投资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兼并收购老公司的传统投资形式,另一种是利用实物的或无形的资产或者直接用货币资金开设新公司进行投资经营。整个投资过程由投资者全程掌控,其投资决策对投资利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权力越大,相应的风险就越大。本文就从股权投资的收益价值开始,深入分析股权投资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7—2016年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的1 7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第一大股东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比例将会降低企业风险,但两者互相制约,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是排斥效应。进一步发现,当第一大股东股权为国有股时,这会增大"排斥效应",强化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同时,在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对降低企业风险的效果,中央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时更显著,中央企业的排斥效应程度比地方国有企业的更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转型时期面临提质增效压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基于创业板2009-2019年的制造企业面板数据,探究创业投资对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耐心资本与专家赋能属性的创业投资股权参与,缓解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资源约束,促进了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财务资源与智力资源的配置力度;在作用路径上,创业投资通过加强股权制衡、参与董事会决策等中介路径,对激励制造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主义投资者的角色作用;那些所处环境具有高度动态性、市场竞争激烈、接受政府财税扶持较多的制造企业,.创业投资的创新资源支持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的决策参考和政策启示为:制造企业应主动进行对外融资营销、加强与专业创业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增强获取和配置创新资源力度;创业投资机构应切实秉持服务创新创业的使命,持续提升支持制造企业创新的专家赋能水准;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应营造创业投资机构多样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的制度环境,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地流入转型升级的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了2006-2008年深市中小板块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投资持股的168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于企业绩效、高管人力资本特征是否影响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1)风险投资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呈现出控制权安排具有相机抉择的特征,即当公司的绩效表现不佳时,风险投资者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而公司状况好转时,风险投资者的权力会释放控制权;(2)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受教育水平和政治背景与风险投资企业配置权之间显著负相关,高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和专业背景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配置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联盟中企业家通过出让股权获得投资家的融资,投资家提供非资本增值服务。如何获得足够资本和服务以实现联盟目标,同时又能防范企业的核心技术泄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企业家角度,企业家选择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能够使资源获取和知识泄露二者保持平衡。将创业投资联盟的风险分为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将联盟的控制方式分为联盟范围选择和股权控制,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结论表明,控制联盟风险对创业投资联盟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 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文章在扩展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段股权融资、控制权收益以及风险投资家监督成本、风险规避成本与战略性收益等变量,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将Tirole(2001)企业融资模型扩展为两期动态过程。基于分段融资的信息发现过程建立两阶段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分析初始阶段与中期信号显示阶段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企业的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度与战略性收益等因素对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为有关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治理已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and venture capit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that create wealth is a major policy objective of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e is a catalyst of this wealth creation yet access to venture capital is a major impediment faced by these companies. In this article we adopt a finance pecking order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ose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 seeking to access venture capital. We triangulate evidence from spin-out companie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nd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the UK and Continental Europe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to suggest policy developments for these parties as well as government. We compare perceptions of high-tech venture capital firms that invest in spin-outs with those that do not, and also consider VCs’ views on spin-outs versus other high-tech firms. Our evidence identifie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 of the market. In line with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venture capitalists prefer to invest after the seed stage.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TTOs see venture capital as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rnal funds early on. We develop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ies,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cademic entrepreneurs, venture capital firms and government and suggest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权小锋  尹洪英 《科研管理》2017,38(12):89-98
本文基于倾向配对PSM方法,切入风险考察的创新视角,系统分析了风险投资持股及其属性特征对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持股显著降低了被投资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其次,风险投资的控制属性会强化风险投资持股与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关系;而联合属性会弱化风险投资持股与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关系。最后通过机理分析发现,风险投资持股通过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内因(管理层信息披露操纵倾向)而非外因(信息不透明度)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本文证实了风险投资持股符合"监督"而非"逐名"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王建安  周文华 《科研管理》2003,24(3):122-129,144
近年来,关于风险资本在高技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似乎巳成为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但是,对于风险资本特别是风险资本家究竞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在国内却限于缺乏经验而鲜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将从作为委托人的风险资本家对其投资项目所作的选项、签约和监管的角度,对国外在这三方面的研究做一个全面的综述,以供国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Venture capital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US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Economists and business scholars utilizing models based in traditional economics have studied venture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These models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s, and yet they do not expla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his case study of the creation of LAN industry utilizes a synthesis of the dominant desig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s to create a more nuanced explanation of how the practice of venture capitalists operates to create firms an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systematic factors influencing venture capital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their technologies and markets are subject to great uncertainty. As a high-risk, high-yield investment method, venture capital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Follow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is study appli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data from 61 venture capitalists in Beijing, China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sample firms were established since 2015 and invested mainly in emerging technology startups. The model passed the goodness-of-fit indices test and reveals tha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venture capital executives, and venture capital strategi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venture capital performance, and venture capital strategies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