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阅读课文属于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是讲读课后学阅读的运用。因此,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要求相对于讲读课文来说应加大比重,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三年级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以《我和企鹅》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职高语文课中的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宜去包办代替。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有多一点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学习。 怎样上好语文课中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根据阅读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养成“学而思”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认识活动。既然是“技能”,就必须进行实践操作,而对阅读课文的预习并写出笔论就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一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尽管头绪纷繁,内容复杂,但基本上能从学生阅读预习  相似文献   

3.
习作例文既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材料,又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肩负着把阅读训练过渡到写作训练的双重任务,是一种特殊的二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它与二类课文的关系,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同处和差异点。一、在指导方法上,习作例文与一般的阅读课文一样,都要求体现“半独立性”,不要当作讲读课文来教。怎样体现“半独立性呢”?对教师而言,既要善于“扶”,又要敢于“放”;  相似文献   

4.
一、何为“扶放’”阅读课文,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的半独立阅读性质的文章。“半独立阅读”,就是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扶”就是教师引导、讲解与小结。“放”,就是学生自学和知识的运用。阅读课为对么要“扶放结合”呢7就阅读课文的作用来看,教材安排阅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本组讲读课文中重在训练的语文基本功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就阅读段文内容特点来说,多数简单易懂。这两点决定了阅读课文的“要放”与“能放”。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循序…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设阅读课文,其作用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独立看书报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阅读课文属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半独立自学性质的课文。学生从讲读课文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阅读课文里复习巩固。因此,阅读课文的备课应根据“扶放结合,半扶半放”的原则.注意面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编辑意图、课文和全册及本单元各课的横向联系,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一课一得,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这里结合第三册《锯是怎样发明的》谈谈阅读课文的备课。  相似文献   

6.
讲读课文的难度较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大,教师的讲解可以多一些。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增加“扶”的活动,启发学生动脑,让他们自觉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下面简要谈谈讲读课文教学中怎样“扶”,“扶“什么。一、抓住作者的思路,从认识课文的结构方面去“扶”。思路是作者写作时的思想脚  相似文献   

7.
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是:既要扶,又要放。在什么地方扶,怎样扶?在什么地方放,怎样放?这却是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的。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吃透两头,扶、放有数。一篇阅读课文,抉什么,放什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只有深钻教材,掌握了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了学生的程度及阅读中困难之所在,才能做到扶之有理,放之有据。《窗台上的花》(六年制小语四册)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查字典识字,比较“埋与理”、“风与凤”、“茎与经”三组形近  相似文献   

8.
独立阅读课文是供学生自己阅读,用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读书的习惯。这类课文的教学主要是放手让学生阅读。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要重视引导点拨和检查学习效果。怎样有效地进行独立阅读课文教学呢?现以六年制第七册第六组独立阅读课文《信箱》教程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信箱》记叙了苏联儿童哥什提亚和娃丽兄妹俩管理家庭信箱,发现一封投错了的信件,娃丽想方设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二类课文)。其难点是学生对课文的中心不易理解。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以为从标题着眼、从结构入手,是一个好办法。 从标题着眼、从结构入手,即抓住标题所提示的文章的中心,按照课文的段落层次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教师只要教给方法,就可以“半扶半放”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人教版)设计了讲读、阅读、自读三类课文类型,从横向构成循序渐进的自学系统,渗透学法,培养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较难把握阅读课文的教学,往往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把略读和精读混同起来,只强调阅读内容,不讲究阅读方法。教师应正确地把握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阅读课文的内容是手段,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的目的。设计阅读课文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些课文“例子”或语言材料使学生学会怎样阅读,懂得如何利用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获取知识和信息,而阅读课文正是体现这一  相似文献   

11.
怎样教好独立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仍须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独立阅读课文仍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一味让学生“自学”,以至形成自流;当然也不能把此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去讲授。独立阅读课文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材料,要教会学生动脑筋,肯钻研,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独立地运用于阅读,形成能力。我们发表“导读提纲”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独立阅读课有一定帮助。欢迎来稿,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群鸟学艺》是一篇阅读课文。由于本课结尾段交代了,群鸟学艺的结果,关联全篇,所以采用由果溯因的逆推式的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一、直奔结尾,明了结果板书课题后.抓住题目设疑:群鸟指什么?“学艺”什么意思?它们向谁学艺?学艺结果怎样?(指引学生直奔结尾段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课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教材.它和讲读课文的相同之处是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是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但教师的讲解相应减少,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有所提高,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学者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是一般性问题,适用所有的阅读。这四个问题指向“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读者观点、现实意义。只有明白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解决这四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万普阳 《宁夏教育》2011,(11):29-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它借鉴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有关的阅读专题和信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赶花》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主要写养蜂工为了采到更多的蜜,一年到头不停地奔忙,不失时机地去赶花时的生活。“赶”是养蜂工生活的特点,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课文处处突出了一个“赶”字。阅读此文,抓住“赶”字,有利于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意图。一、抓住“赶”字,理清脉络。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带着“什么叫赶花”?“谁赶花?”“怎样赶花?”的问题初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主要生字词让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17.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脑“管家”》是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我”在长城饭店的见闻,较详细地介绍了电脑是怎样“管家”的,突出了电子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体现阅读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要进行重点项目的训练,即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根据以上的教学要点,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设问:什么是电脑?“管家”是干什么的?题目中的“管家”为什么要加引号?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独立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因为这样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需"从旁引导桃源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津,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又该怎样"引导桃源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问津知识呢?一、引导学生像教师分析讲解课文的步骤那样去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一、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历史价值? 二、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课文有什么思想意义? 三、认真阅读课文,琢磨文中三位说话人的语言,看其各有什么特色?【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