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迅的精神》一文对于《坟》和《华盖集续编》两书的注释,都说是1926年出版的。据多数资料,皆言《坟》出版于1927年3月,《华盖集续编》的出版时间为1927年5月,(也有资料认为是1月)鲁迅在1926年倒是出版过一部《华盖集》,可能注释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集大成的开山祖。他的《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相似文献   

3.
1924年——1926年间是鲁迅"责编自觉"自产生至成熟的重要阶段。"责编自觉"时期下的鲁迅,系统地编撰杂感集。除了具有统领意义的《坟》以外,不得不谈的是《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三部自编杂感集。本文通过反观这些作品集的成型面貌,进一步窥探鲁迅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正>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是鲁迅分别写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六年的杂文集。鲁迅在《华盖集续篇》的《小引》中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仍旧”,其意是说,这两本杂文集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处境和思想状况大体相同。不仅如此,我以为它们的思想倾向也很相近。它们与《热风》和《坟》比较,在思想上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但由于写作环境不同,作者此时的思想有了变化发展,又有着新的思想特征,它们反映着鲁迅一九二五、二六年间艰苦、坚韧、深沉的战斗和探索的不断前进的伟大战士的身影。这两本杂文集的思想特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集大成的开山祖。他的《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和《集外集》等杂文集,收集了六百多篇杂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杂文,是投枪,是匕首,足使黑暗的事物,在其威力下,无可遁形。所以,读者爱读鲁迅的杂文。可是,当年,倘在苏州东吴大学图书馆借阅新文艺书报,应有尽有,只是少了一本《华盖集》,学生始终借阅不到。堂堂高等学府,还买不起一本《华盖集》?原来,东吴大学教员中,有个杨荫榆,担任该校日文兼教育学教授,在那里颇为得势。至于读者问,该校图书馆不购藏《华盖集》与杨教授在那里执教,有何关系?这只须读《华盖集》,鲁迅在里头纪录了杨荫榆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长校期间,雇佣老妈子殴打女学生的光荣历史。为大众所爱,而为丑类所憎的文宇,这就是鲁迅的杂文!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明显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存在着“杂糅”、荒诞、“戏仿”等特点,鲁迅称之为“油滑”。然而总的看来,《故事新编》的创作有着鲁迅本人特定的创作心理、情感体验及源泉,明显是鲁迅创作风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整个杂文创作中,叙事性质的文章不仅在数量上占很大比重,而且在艺术上也同样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方面尤以悼念性杂文最为显著。诸如《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此外类似的还有《忆太炎先生所想起的二三事》等,均属名篇。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10.
《野草》是我们这个民族复杂心灵史的凝聚和浓缩,是鲁迅这位东方哲人心灵阵痛和冲突的艺术结晶。探讨鲁迅创作《野草》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接受心理,以说明鲁迅对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晋唐五代时期,江西涌现了陶渊明《搜神后记》、胡慧超《神仙内传》、卢肇《逸史》、王毂《报应录》、王定保《唐摭言》、沈彬《张怀武》等一批小说作家作品,这些作品以江西大地为环境背景演绎故事,再现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真实地记录了3至9世纪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程,多层面地反映了江西民众的生活风貌、世态人情和社会心理,是那一时期江西民众的生活史、心灵史和风俗史,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文学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陆机"不能持事"的性格与强烈的事功意志之间的内在矛盾,在其入洛之后的感物念故的题材书写中,不仅没有弱化陆文的表现力,而且构成陆文特质的重要方面。陆机奉行两汉儒家旧贯之精神,在体物观览、察时变化、应感触类上,理在物先,呈现出某种机械反应论特点,而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并不明显。陆文的情感抒发不是高扬情志,迥异于魏晋"尚尚文辞""重智术"一派。陆机是儒门从经术到文章转变的重要一环,它上承蔡邕、王粲,下开杜甫,在文的情理结构、表达方式及文辞文律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现象,试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尝试通过分析其作品及人物形象,来探讨阅读疗法在高职院校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及以前的女性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创作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新、旧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的在岩石上刻划象形文字或符号,就是我国书法艺术最早的"祖先",这与湖南省江华县"女书"、女字碑刻有着密切渊源。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女性书法家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秋胡妻,秦汉以后能留迹于后世的女性书法家主要有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晋朝著名的卫铄以及唐朝的女皇武则天等,她们法书宗师主要是父传夫教以及家庭、周围环境之影响,其作品均有大丈夫气,笔力激峻,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家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剧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惜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常读常新,《大师名作坊(鲁迅卷).在酒楼上、伤逝、阿金》导读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文笔与眼光的观注,汇集了极富新义的论述,将鲁迅及其创作置于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来阅读与考察其中不乏极富启迪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其在钱币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犹如《集古录》、《金石录》在金石学上的意义,成为钱币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呈现着"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基于败落家族后系子孙承受的"鬼"的梦魇的切身体验,鲁迅对"人鬼纠葛"的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展示极其深入,显示出《新青年》同仁倡导思想启蒙之不足;鲁迅作品同时又存在着一个"人鬼交融"的世界,这与他对"道教"与"道士思想"的区分相一致,根源于他早期思想中对民间宗教的肯定和追寻,是他审视和批判人鬼纠葛的社会根基之一,同时,又是在补救"五四"新文化倡导之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