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一苇 《大理文化》2014,(12):71-75
正提起弥渡,你也许会想起那首歌,那首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也许你会脱口蹦出一个词:花灯。或者,你一脸坏笑:呵呵,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当然,天生桥、铁柱庙、太极山,还有茶马古道上的密祉小镇。够了,弥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盛产民歌和爱情,不去,让人心驰神往,去了,让人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2.
寻访桂花箐     
一苇 《大理文化》2011,(10):82-83
到了"花灯之乡"密祉,才知道桂花箐。这里不仅生长着千年古桂,还生长着山地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据说《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就在桂花箐听过这首歌,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名曲。  相似文献   

3.
正密祉镇。小镇旁有条从山林里悠悠走来的小河。带着深山的朝露和林涛,小河一路流到密祉就幻化出了一首千古名曲:《小河淌水》。不知道这首民间小调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了多久,这首歌随着小镇旁的茶马古道,借助马帮汉子的口流传到远方。直到1947年,有个叫尹宜公的密祉人将这首民歌整理出来,填上词,《小河淌水》就开始走向世界。记得第一次听到《小河淌水》时的心灵震动。这世界上竟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名曲的<小河淌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作为<小河淌水>的故乡--云南大理弥渡密祉,却几乎鲜为人知.今年六月,借参加大理州作家协会采风团活动之际,我有幸走进了弥渡密祉.……  相似文献   

5.
李武华 《大理文化》2011,(10):113-114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弥渡花灯、山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弥渡文化呈现群众基础广泛、民歌品牌响亮、历史文化深厚、花灯文化资源丰富四个特点。弥渡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民歌《小河淌水》、  相似文献   

6.
笛缘     
今生与笛有缘。记得上小学时,看歌舞团演出,当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时,我被那优美动听的笛子伴奏声深深感动了。那一年去赶大理三月街,往返走了三十公里路。我用舍不得花的车费和零用钱,买回了一支心爱的竹笛。  相似文献   

7.
密祉见闻     
不过是滇西高原上的一个半山区小镇,可画家说它是一幅迷人的画卷,作家说它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而让它真正闻名于世的是歌唱家,这就是被国际乐坛称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密祉。  相似文献   

8.
刘泽 《大理文化》2011,(10):74-81
《小河淌水》歌声无论在哪里响起,都以超然地域环境的人性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其艺术魅力之源,来自于《小河淌水》故乡这片人文文化丰厚的土壤——星空月夜,万般沉寂;壑峰密林,凝眸不语.月光在游动着,清悠悠的小河不息地流淌着……无期的等待,永远的期冀,把那深情融入夜色,将岁月的回声融汇成美妙的旋律,装满人间的真挚之情,带着人性之美流向远方……  相似文献   

9.
一看题目,就知道我写的弥渡,那个民歌像小河里的浪花一样多,那个因一首名叫<小河淌水>的民歌名扬四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一一首民歌,成就了尹宜公的一生。这首歌就是耳熟能详、历久弥新的经典民歌《小河淌水》。在高原十万大山腹地,溪流潺潺,歌声蓦然响  相似文献   

11.
雾本遇桃花     
正我生于阳春三月,或许天生就跟桃花很有缘,所以有关桃花的诗句,我都很喜欢。经典的如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缘于一次采风活动,我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真正认识了"十里雾本看桃花"的靓  相似文献   

12.
小河之恋     
我的家乡有一条横跨桑园,从城市蔓延到乡村的小河.它名不见经传,没有"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气魄;也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观壮景,平静地流淌着,哺育着家乡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乡民.  相似文献   

13.
彭琼瑶 《大理文化》2014,(12):95-101
正第一次亲密接触2014年8月,中元节过后第二天,我终于和李彩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写下这段话,我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作为弥渡人,李彩凤是我心目中的能人、名人,一直都有想认识了解她的渴望。最早见到她是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这一档栏目上,当时我还在上初中,相信大多人也都是通过这个节目知道而且记住了这个唱调子的"老妈妈",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她一路把山歌唱到了省城,唱到了北京,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调子客"。偶尔  相似文献   

14.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15.
密祉那地方     
铁栗 《大理文化》2009,(5):17-18
夏日来临的时候,我们烦倦着城市里的燥热,忽然就决定要到密祉去消受清凉.密祉是弥渡管辖的乡镇,位于弥渡县城的东南,那首著名的<小河淌水>就发源于那里.……  相似文献   

16.
迷失 斜阳西下,我和护林员老王巡山归来,不知何时走岔了路,脚下的山路越走越窄,周围的林子越来越密.走着走着,"路"从脚下悄然走失了,而浓重的暮色已从天上降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对名曲《小河淌水》的源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诉诸法律.艺术作品的学术分歧诉诸法律,往往是艺术家的一种无奈,抑或是悲哀.法律也许能解决一些明显、简单的权属问题,但它恐怕很难真正揭示艺术上的传承因果,创作上的心理奥秘,也很难有利于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与和谐共荣.我们希望还是尽量在"百家争鸣"的平台上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密祉的春天     
认识密祉,是因为那首驰名中外的民歌<小河淌水>,还有名闻遐迩的花灯.初到密祉,是草长莺飞二月天.金色阳光很随意地涂抹在高原之上.天空蓝得让人心痛,明净、单纯,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19.
弥渡的味道     
杨木华 《大理文化》2014,(12):76-79
正想了很久很久,也念了很久很久,终于,在这个春天,我来到弥渡,来到小河淌水的故乡,领略花灯的烂漫激情,聆听铁柱的沧桑历史,品尝卷蹄的浓香脆嫩。春天的弥渡,在内心深处缠绵,在时光深处温婉。一、密祉闹花灯当南国二月的春风,把弥渡田野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吹开,黄灿灿,亮闪闪,温润着我们的眼眸。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因客家故乡的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家学传承及丰富的驻外经历,他高度认同客家山歌与客家民俗文化,受此影响而提出"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等诗歌创作理论,在晚年时期提出了"杂歌谣"的设想;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在诗歌创作中借助客家山歌的形式,使用通俗化语言,创作出带有客家山歌风味、描绘客家民俗风情的诗篇,增厚诗作的文化内涵,使他的诗作成为具有新思想的真我之诗。黄遵宪源自于民间文学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写作、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后人评断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