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在梦中     
大约每个人都要做梦.虽说中国古时候有"至人无梦"之语,但说这话的庄子很有可能是随意一说,不能当真的.至少庄子本人是做梦的,有"庄周梦蝶"为证.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1/3时间在床上度过,有1/5的睡眠时间在做梦。普通人一个晚上做1~5次梦。梦是在睡眠中产生的具有视、听、运动等感觉性想像的自我体验。做梦是大脑皮层低水平的工作。专家们认为梦是一种潜在愿望的反映,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主要集中于右半脑,做梦时显意识停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6,(1X):I0001-I0001
“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谐,一个喜欢做梦的人为一群喜欢做梦的人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这是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副区长李真当初在动议创建杨桥社区天地人工作室的目的之一。该工作室是一个以“挖掘社会力量、汇集各方人才,弘扬先进文化,光大民族精神、繁荣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素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下设优秀文化研习室、嘉世创作室、  相似文献   

4.
做梦出名那仅仅是一枕黄梁,因此大家都在日思夜想实实在在出名的方法。俗话说,人有人路,蛇有蛇路。高素质的人有高素质的出名方法,比如写一部畅销书,开一家大公司,出一张流行唱片等等。而素质低的人也有庸俗的出名方法。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靠骂出名,靠下半身写作出名,靠裸奔出名,靠傍大款出名等。低素质的人即使出名,在社会上也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城南旧韵     
在北京,时光是一团烟雾,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幻觉:仿佛连做梦都会梦见与某个帝王邂逅,做梦都需要霸气,需要高贵。所看到的都是宫廷里富丽堂皇的风景,所留存的都是皇室中的记忆。却不知还有一个叫城南的地方,占据了北京的半壁江山,那里汇集了百姓的风俗,珍藏着淳朴的民情。  相似文献   

6.
胡腾 《青年记者》2007,(14):105-105
“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 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往活动,要能有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关系规范,受到一定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7.
胡腾 《青年记者》2007,(14):105-105
“真人秀”最早出现于美国,在英语中最常用的词是“REALITY TV”,在汉语中也有“真实电视”的译法。它是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至少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往活动,要能有秩序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关系规范,受到一定的社会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佟春 《新闻前哨》2002,(3):13-14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下意识的无目的的活动。人受观念的支配,传播观念支配人的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9.
新闻情感简论韩喜忠一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并伴随认识活动而发展。人的认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本身;人的情感活动,反映客观事物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某一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0.
爱写作的人都是从爱阅读开始的。在阅读文学作品上有较大兴趣,有明显的主动性,就算有了阅读意识。继之在写作上有了兴趣,有了冲动,并且能主动成文,就算有了写作意识。将两种“意识”加在一起,便可统称为“文学意识”。 文学意识是在阅读和写作上一种兴趣化了的主动意识。在这里,“兴趣化”是很重要的。 文学活动──不论是阅读或写作,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情感活动,有时甚至是一种情绪活动。单有被写作目的诱发出的主动性,而无被这一活动过程本身焕发出的兴趣,是很难形成纯正的文学意识的。 为了某种目的(正确的或错误…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最活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象,它可以影射到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表现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表达形式,它贯穿于人类的各类化实践活动中。同样,典型传播作为一种倾向性的化传播活动,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传  相似文献   

12.
如今到处听国人报怨:中文冷清,英语虚热,三亿人学英文,既是教育浪费,又是发疯。更有传统的卫道士,指责年轻一代崇洋媚外,生怕中国文化被英语所征服。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明早醒来,我们的母语突然变成了英文,后果是什么?我知道这是个不可能的假设,或者说是在做梦。但这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  相似文献   

13.
张江海 《新闻世界》2006,(10):42-44
有很多人眼里,上海戏剧学院是明星的摇篮,其实,在这里做梦的,除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岗家庭的贫困生。为筹钱交学费一名学生甚至上街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一名叫董栋的同学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下岗母亲举债10万从河南来到大上海,她要和儿子肩并肩开展一起爱心自救行动、留住儿子的贫困同学。随后,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名主持人沈婷婷、张芳、孙宇翔也加入到这次爱心行动中……[编按]  相似文献   

14.
在我步履维艰的文字生涯中,不知得到过多少让我铭心刻骨的帮助。有的帮助出现的时候,是让我非常意外的。20年前的一天,当我突然接到下面这封信,真是有点儿做梦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和认知、意志一样都是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在接触客观世界时对客观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评价,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体验;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消极否定的心理体验;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则不产生心理体验。情感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和情感。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发现新闻事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写出新闻报道。认识是否完成,以是否达到真实为准。心理学告诉我们,参与这个认识活动的不只是认知、意志,更有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17.
先请看几个例句: ①“从舞台重返军营的濮存昕,有一种‘鸳梦重温’的兴奋。”(《中国电视报》2000年第44期第8版) ②“上海现在刮起了一股浓浓的怀旧风。老房子、老公寓……上海人和北京人一样开始做梦了,而凡是‘鸳梦重温’。”(《读者》2000年第24期第18页)  相似文献   

18.
在韩随笔     
在韩随笔肖凤(一)引子人生的际遇,往往难以预料。比如说,在1991年以前,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韩国这样一个地方,而且一住就住了一年半之久。这是一片与中国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往来,已经有四十几个年头之久的美丽大地。1992年的八月二十四日,北京和...  相似文献   

19.
做梦的权利人人有,所以人人都会做白日梦,尤其是富贵梦。《天龙八部》里有个慕容复,年复一年做着复兴大燕国的梦,到最后复国不成神智不清,只能戴着纸冠和孩子做着皇帝上朝退朝的游戏。  相似文献   

20.
周利平说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机会参加县政府的常务会议,尽管身为湖南长沙县的政协委员她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当地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