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云 《新闻爱好者》2010,(5):140-140
从1895年天津北洋大学创办《北洋大学校刊》算起,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高校校报正式取得国内统一刊号.标志着校报作为正规的新闻媒体地位得到确认。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校报已成为各高校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其基本读者群主要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和学识渊博的教师构成。  相似文献   

2.
王博 《新闻传播》2005,(10):63-63
众所周知,高校校报是体现校园文化最直接的.窗口。高校校报新闻版所提供的内容需要在副刊得以延伸、补充和深化。笔者结合办刊实际,谈谈办好校报副刊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对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愈来愈为学校及师生员工们所认识和肯定,随着高校纷纷合并,规模的扩大和校区的分散,高校校报为数不多的几个编辑如何真实、全面反映学校情况?依靠学生通讯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校报充当耳目,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5.
何强 《新闻记者》2007,(7):80-82
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目前的主要新闻传播渠道有两个.一是校报.另一个则为网络。对于校报来说,由于其周期长(周报、旬报或者半月报、甚至月报).新闻时效不强,在高校遭遇生存困难。部分高校的网络则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资源匮乏,点击率较低,在师生中缺少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是介乎于专业性报纸和内部报纸之间的特殊类型报纸.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媒过剩”的当下,高校校报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应当建构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的宣传舆论工具,在新兴媒体网络大力普及的今天.如何拥有更多的读者.发挥其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是每个校报办报人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增强校报服务功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受众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庆梅 《青年记者》2006,(14):35-35
高校校报的读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对他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强化校报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校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报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办的《北洋大学季刊》问世以来,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据了解,目前全国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年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岚 《新闻记者》2004,(8):20-22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网络迅速兴起,高校中的传媒也强势扩张。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如何适应形势,谋求发展,是当前高校校报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高校校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它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我国校报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共有大学校报25家,到1966年,高校校报已发展到229家,占当时全国1200多种报纸的近五分之一。到目前…  相似文献   

11.
掌握编辑工作特点办好校报□贾永生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特殊门类,有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不深入探寻这些带有特殊性、经验性、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编辑工作,是办不好高校校报的。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对不同作...  相似文献   

12.
王钧 《当代传播》2002,(3):37-39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报最初的萌芽,高校校报是中国党报群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流党报进行新一轮改革、走入资本运营阶段的时候,高校校报的前行却举步维艰。目前全国校报已于逾800多家。这些根植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提升报纸质量、满足高校受众需求是当前开创中国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就校报的历史、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引出对校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多元化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磊  宿文娜 《青年记者》2006,(24):30-31
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校报已走过11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校报现状把脉较之其他校园媒体,高校校报可以真实准确快捷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校报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师生十分关注的一份报纸。但从目前看,高校校报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要求:1、“老面孔”办报,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千报一面”问题亟需解决就山东省高校来看,4开4版小报的版式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崛起,成为继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如何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拓展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校报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大多高校的校报编辑部开发与推出了校报电子版(有的称为网络版),使校报逐步从平面走向了交互,据北京高校校报研究会的调查统计,在参加调查的34所高校校报中,有电子版(或上网)的15家,占到44%。本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电子版校报和纸版校报的异同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对高校校报电子版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仁焱 《新闻前哨》2000,(11):23-24
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我国高等学校的校报,是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高等学校的重要新闻舆论工具,担负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培养人才、传播真理、引导舆论的历史使命。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校报已由内部刊物转为国家正式出版物,如何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质量,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高校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校报的办报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办报周期相对缩短。由于它直接面向学校师生,且具…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也要讲“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时常听到老师和学生们这样评价,“校报没啥意思.不大爱看。”缘何出现此种状况?一言以蔽之.当社会上的主流报纸正积极改革以求贴近读者之时.高校校报还在一如既往地充当“宣传纸”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进行舆论宣传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校报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办好校报,出高质量的校报。但就目前校报的情况来看,人少工作多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校报自身的特殊性,提高质量有着诸多困难。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视线转向在校大学生的身上,认为培养一支学生记者队伍协助办报,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  相似文献   

18.
廖宇飞 《青年记者》2012,(27):76-77
高校校报以微博为载体,是新媒体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对于提高高校校报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博正逐渐成为高校校报推广宣传的又一个新形式,是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平台,高校校报开通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是学校党委和行政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与纽带。办好高校校报,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必须走群众路线,取得广大读者的支持;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较精的通讯队伍。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高校校报的信息传播面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视。报纸虽说是新闻纸,但无论正刊如何发达,新闻如何被重视强化,专副刊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难以取代的,是体现报纸特色和品位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