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期连载:【前情简介】 失意的苏闲花在家借酒浇愁,误将翩翩公子钟展当做了白念尘。醒来时,钟展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做工精湛、样式古朴的银链系在她的脚上。苏闲花打算下山散心,途中因缺钱而夜闯富翁段大铁家“劫富济贫”。不料,其他人也瞄上了段家。一名眉骨上文着蝎子的黑衣男子挡住了苏闲花的去路。  相似文献   

2.
陈丹青说阿城的作品有一种“冷闲风”,这在《溜索》中也有所体现。从冷笔闲描的环境、冷趣闲心的群像、冷话闲说的表达、冷眼闲观的视角等方面可以感受到文章冷中有暖、闲中见深的妙处,在细节的品析中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及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4.
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不管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诗歌要把握诗情。把握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诗词里面写"闲"情的诗歌很多,表面的"闲"而心绪不闲,让我们剥开表面的"闲"走进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遥闻豆蔻香”,“林间扫石安棋局”,“短裁孤竹理云韶”,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所以他们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相似文献   

6.
郑韬 《考试周刊》2008,(17):57-58
杜甫作为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父名闲,古人非常讲究避讳,尤其是帝王讳和家讳.作为一位严格恪守儒家礼教的杜甫,其诗中是否有"闲"字,一直是方家争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杜诗中不可能有"闲"字.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儒林外史》评论,主要是以序跋、题识和评点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序跋、题识和评点从不同角度对《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作了精辟的评述,因而对后人认识与研究《儒林外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尤以闲斋老人的序(简称闲序)和卧闲堂主人的回末总评(简称卧评)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车水马龙     
《下一代》2010,(11):27-27
【出处】:《后汉书·马后纪》【原文】: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解释】:形容车马很多,往来不断,非常热闹。【故事】:公元76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代的做法,要对太后的兄弟们加官进爵,却遭到了太后的坚决反对。她说:"凡是提出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要献媚于我,以达到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牛弹琴     
枫叶 《下一代》2011,(5):19-19
【出自】:汉·牟融《理惑论》 【原文】:公明仪为六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  相似文献   

10.
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引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释义: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心情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引自:明·洪应明《菜根谭》释义:无论是宠爱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人生之荣辱就像庭前的花朵盛开和衰落那样平常;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去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像天上的浮云飘来飘去那样随意。  相似文献   

11.
马兴 《甘肃教育》2011,(6):24-24
所谓“三闲”,就是闲话、闲事、闲思。在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不止学生,就连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有自控能力的教师,也常常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事可做,但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  相似文献   

12.
正《爸爸的小名》文/权蓉文/权蓉我们谈论爸爸们的小名。因为爸爸们也是有童年的,我们不过是想知道这个叫爸爸的人的一点成长轨迹罢了。《看不见的小妞》文/【芬兰】托芙·扬松文/【芬兰】托芙·扬松小傻妞被一个收养她又不喜欢她的太太吓得连影子都没有了。老古板把她送到了木民家,她能重新被人看见吗?《战公鸡》文/【美】艾弗利特·帕吉特文/【美】艾弗利特·帕吉特通往牛棚的路,必须要经过鸡栏,那只大公鸡总是拍打着翅膀啄我。我太怕那只公鸡了,可是我能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文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文化背景及文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14.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生存现象,闲言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众人所熟悉。日常生活或是熟视无睹地浸泡在泛泛而谈之中无知无识,或是陷入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而无所不知。不过,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闲言现象也早已“自有公论”。只不过,认真讲来这公论没有找准这一现象的基础。以至于它本身多半也是一种闲言。海德格尔所进行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根基上澄清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在生存论分析的基础上,他指明闲言为一种奠基于平均领会的起封闭作用的话语形式。日常此在就是在这种话语形式中道出自己及其世界的。作为此在的展开状态,闲言在生存论意义上不是消极的,更不可能被彻底根除,这种无根基的话语只在下定决心的缄默中被揭露和收回。在此在分析的领域里,闲言现象的存在论意义源始地如其本身地被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丘处机诗词中深寄着一股浓郁的"尚闲"情结,展现着作者"以闲为乐""以闲修道"的文学理趣与修行理念。生活起居上他以"闲人"自居,在以闲吟咏、以闲调心、以闲遣兴、以闲拾趣中淋漓尽现其超然、洒脱的"闲人"风度。他承袭师旨云游悟道,在漫游中寄情山水、神晤云月,对自然风物之闲韵了悟于心。在证道修持中,其以"闲"为悟道法门,深得"真闲"之境界,在"有为"与"无为"之间诠证自然之道法,生动地展现了"无为应缘"的"大闲"风范。他的"尚闲"思想影响深远,"真闲"的境界与胸怀歆艳时人而激励后学,在全真后人的诗词著述中嗣音久响。  相似文献   

17.
《负暄闲语》是晚清重臣周馥,为指导后代成长,写的一部家训类著作,其中含有丰富的治生思想。他要求子孙后代不仅要勇于治生,还要生财有道、勤俭节约,平时应乐善好施,周济孤寡,他的治生思想对后代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一、“闲”而早睡。苏轼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作者入“夜”无公文可阅,于是早早“解衣欲睡”。文章不着“闲”字而“闲”已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文本,结合东坡相关诗作及其坎坷身世,自《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提炼出闲的三重境界,即:清闲;闲适;闲而发现美!  相似文献   

20.
典故三则     
死灰复燃【原典】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释义延伸】韩安国,字长孺,汉景帝时曾任御史大夫。韩安国因轻罪被囚于山东蒙城监狱,狱吏田甲以为他肯定永无翻身之日,常常加以谩骂凌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