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通过爸爸给小明寄信时贴的一张小小的邮票,向学生介绍了邮票的作用。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邮票,并分小组介绍了邮票的画面。但我总感觉学生意犹未尽。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会飞的图画》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吴群 《湖南教育》2004,(6):36-36
《会飞的图画》是语文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从爸爸给小明的来信引出邮票;通过妈妈介绍,小明了解到邮票就是“会飞的图画”;最后,以小明想像自己画的邮票飞向四面八方结尾。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课文。面对这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读。上面三篇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展示了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个性。黄利珊老师教学扎实、严谨、灵活。老师紧扣课题《会飞的图画》,抓住了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注意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其中,美丽与“图画”对应,神奇与“会飞”对应,十分贴…  相似文献   

3.
《会飞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是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写给大家的信。大家想知道内容吗?出示课件:亲爱的57班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小明,是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孩子。我的爱好很多,我特别喜欢积攒邮票,为什么会有这个爱好?大家学习了第15课《会飞的邮票》后就知道了。盼望和大家交上朋友的小明2004年3月15日小明的答案藏在课文中。小朋友,你们能发现吗?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播放课文录音)请小朋友认真听,听完后用手势表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3.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发音;4.分自然段朗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一、以人为本,活化课前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往的课前预习,注重的是读通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预习”实际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学生围绕文本,寻找相关信息,可以寻找文字、图片,可以借阅,可以进书店,甚至上网下载。预习的内容丰富、鲜活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就变得开阔有趣了。如《会飞的图画》一课,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收集邮票。学生就会搜…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实践活动。所以,语文教学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学的眼光只停留于课本知识上,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让学生将  相似文献   

6.
方寸之间、大千世界。小小邮票 ,简直就是一本小百科全书。它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史料性、思想性、时代性。语文教学又讲究形象性、讲究借助图象给学生一个直观生动的感受。在不长的集邮生涯与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一套套精美的邮票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 ,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语文的影子 ,活灵活现地等待我们去发现。所以我试着将小小邮票带进语文大课堂 ,收益颇丰。一、利用邮票辅助阅读教学在《胡同文化》这堂课上 ,我借助了一套名为《天下太平·中国民居》的邮票。这套邮票绘制了全国2 0多个省市的民居建筑 ,包括北京的四合…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得牢,进而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探索。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到》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  相似文献   

8.
赏瑜指瑕精心呵护———我看《语文教学通讯》山东/高名柱《语文教学通迅》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至今已出版二百多期,为推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语文素质,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广大语文教师喜爱。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早在十几年前刚...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教学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学的眼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如何让语文实践活动激活语文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呢?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在落实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相脱节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中学语文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这里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一下语文活动课程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一、语文活动课程的“活动”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  相似文献   

11.
先前,语文教学不重视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和感情熏陶,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繁琐分析上,这种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程应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23课《瑞雪》,课文勾画了一幅美丽喜人的瑞雪图画,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赞美雪给人们带来希望。在设计课文第1教时,我密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加强“读写”实践为宗旨。一、说雪揭题一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已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其意义就在于加强语文的实践性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新型玻璃》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内容浅显易懂。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 ,教师应依据课文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用语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展合作竞赛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本真课堂不能只空喊口号,而应付诸实践。小学语文名师薛法根执教的《我选我》,从学生智能发展、文本资源挖掘、活动生活化设计等方面打造了本真的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一脉相承,深入分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虽然中小学教学内容难易深浅有别,但借鉴薛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打造中学语文本真课堂。  相似文献   

15.
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针对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年级举行了大型语文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班学生的课本剧《快乐青春》获得“最具青春风采奖”,面对这一结果,欣喜之余,在综合性实践活动方面我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具体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中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被大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知识性的传授,相对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同时,即使在语文知识领域的传授上,也普遍出现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方面人文性教育没有被重视,另一方面,颇受重视的知识性传授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语文美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注重在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即通过美学理论的知识性建构,将知识性构建与人文性建构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但有效地解决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医治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知识缺乏症”。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然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往往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运用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天窗;倡导综合性学习;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围绕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语文活动课: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成语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以及我们教室里的场面吗?(这是一节公开课,当时教室里坐满了前来听课的老师、评委。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生1:今天阳光明媚。此时此刻我有点…  相似文献   

18.
韩丽霞 《现代教育》2013,(6):122-12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显得犹为重要。它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展台,也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秀台。一、提高语文教师素质——“为有源头活水来”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是全国语文报刊园地的一朵奇葩,清新高雅,卓约不俗。它出刊百期,硕果累累。海内外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蜚声全国语文教坛的名师新秀,对《中学语文》在研究语文教学理论、传递语文教改新信息、交流传播语文教改新经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所作的贡献,早已交口称誉。我——一个靠自学在语文园地奋勉耕耘的普通中学的教师,仅以自己的自学、教学实践来盛赞《中学语文》在培训中青年教师,奖掖后进方面的业绩。一九七五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这个六二年中师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卒”成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