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贯穿于人权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人权观念思维形式的普遍性和人权观念具体内涵的特殊性的统一;人权人道的自然属性普遍性与人权人道的具体社会属性特殊性的统一;人权阶级属性的普遍性与具体统治阶级人权阶级实质特殊性的统一;人权法律保护属性的普遍性与具体法律保护特殊性的统一;人权共同标准的普遍性与各国人权具体标准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权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人权;资产阶级讲的人权则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的人权。“一般的人权”是不存在的。资产阶级将人权冠之以“天赋的”字样,其用意不是别的,正是要标榜人权的超阶级性,借以掩盖其阶级实质。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人始终是阶级的人,人权也只能是阶级的人  相似文献   

3.
弄清“讲什么人权,怎样讲人权”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人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阶级性是人权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剥削自由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人真正自由平等的分有制社会,人权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当代两种人权观的尖锐对立正是国际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阶级属性,论证了资产阶级人权的利己主义、霸权主义实质,阐明了社会主义中国人权保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特征、阶级实质和法理诉求,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人权现象、不断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陶玉远在《人权的历史沉思》(载《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文中认为,人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给人们规定的各种权利,它分为无阶级性质的人权和有阶级性质的人权两种基本类型。文章通过批判地反思各个社会形态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揭示并阐述了人权由无阶级性的原始平等、经阶级不平等、到消灭阶级后的真正自由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文章指出,在原始社会,社会成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法治社会法律对人性善的一面的肯定和保护,它包括人的生命权、劳动权、家庭权、民族权、阶级权和神权。人权的基本特征是阶段性和层次性,可分为资本主义人权阶段和社会主义人权阶段,资本主义人权阶段有六个层次,社会主义人权阶段有五个层次。有无阶级权是社会主义人权阶段和资本主义人权阶段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国际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人的本质这一角度分析和探讨人权形成的客观基础、人权的现实规定以及人权的阶级性和当今人权斗争的实质等方面 ,当前人权斗争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特权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什么是人权?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解释。当前,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人,鼓吹人权超越国界,超越阶级,美化自己的人权现实,干涉别国内政,攻击社会主义的人权实践,对此不能不作辨析。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内、国际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人的本质这一角度分析和探讨人权形成的客观基础、人权的现实规定以及人权的阶级性和当今人权斗争的实质等方面,当前人权斗争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法律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对于人权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人权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是人际关系、阶级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具有不同利益的国际集团之间关系发生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权的概念,其权利主体不能只限于公民,其权利客体不能局限于基本权利;人权的概念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念包括人权的经济观、人权的发展观、人权的阶级观等。  相似文献   

13.
列宁<论国家>一文围绕"什么是国家.它是怎样产生的,为彻底推翻资本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对国家的态度基本上应当是怎样的"这一中心,通俗地阐释了国家问题"是全部政治的根本问题",研究国家问题必须把握基本的历史联系和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国家的实质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机器,要注意国家形式的多样性与国家阶级实质的关系.他在评析历史上三种类型的剥削阶级国家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夺取并掌握国家机器,利用国家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创造条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进而消灭国家.  相似文献   

14.
张玉田在《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载《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在人权问题上对社会主义进攻常常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是:第一,在思想理论上,把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价值观、民主观,宣扬为超阶级的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以此迷惑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把自己装扮成代表人类利益的“人权卫士”,实际上则出于其阶级利益的需要,在评价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所谓“人权状况”时带有强烈的阶级偏见。第二,在经济上,用他们带有阶级偏见的人权标准作为提供经济援助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政策准绳,以此诱迫社会…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关于如何考察与分析战争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们曾不止一次地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策的执行的暴力形式。因此,在分析和考察某一战争的性质或战争进程中性质的转化时,不能仅从军事行动是进攻还是防御的形式出发,而应从战争的阶级实质,即战争由哪一个阶级来领导,为了哪一个或哪一些阶级的利益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等方面来考察,否则就会发生错误。例如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为了阶级的和民族的解放,在军事上有时处于进攻的态势,虽然如此,但仍然是正义的、解放的战争,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与别国的关系中,美国不断地打出"人权外交"的牌子.正确认识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就显得非常必要.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就是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人权和人权观念是有特定的历史和阶级内容的。近代的人权观念首先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性;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渐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念和理论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下面就对这一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概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人权新释     
人权的实质是以法律、道德等形式,对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作出规定,反映和处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就国家内部来说,人权的基本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国际上,人权的基本问题是国与国的关系.资产阶级宣扬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理论在反对封建统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人权观比资产阶级人权观更进步.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权问题的重要论述,包括:西方推行人权外交的实质;人权的现实性和具体性;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是基本的、最重要的人权;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保障;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等方面,构成了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基本框架,为我国的人权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法应当以实现实质公正作为其根本追求目标和价值标准。虽然形式公正确实具有保护人权等独立的价值功能,但是片面追求形式公正,用形式公正无条件地取代实质公正,那么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就有可能用形式上的公正来掩盖实质上的不公正。戏剧《威尼斯商人》即通过文学的浪漫与虚构性,采用充满诗性的理想正义观来阐释这一寓意,其对今天我们树立正确的法的公正观念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