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时期学校体育价值体系包括:学校体育教育价值;课外体育锻炼价值;课余体育锻炼价值;课余体育竞赛价值;体育部分研究价值;学校体育管理价值。文章对其进行了论述,并对体育系的构成提出了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潇  李勋  董小园 《考试周刊》2011,(52):150-150
作者运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对衡水市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被动参与和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比重较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锻炼时间短,总体上锻炼强度低;课余体育锻炼地点选择主要在校外;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低;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性别差异较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充分认识到体育氛围对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增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的1842名大学生和16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但开展情况一般;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建议高校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把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变成真正的锻炼动力,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课余体育锻炼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 ,调查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及相关因素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和改进课余锻炼的管理和指导 ,加速全民健身纲要在高校的实施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震 《荆州师专学报》2001,24(2):101-103
高校如何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加强健康体育教育是在职教师关心的课题,运用献资料对体育俱乐部的地位,功能以及校园化和体育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标,任务及管理方式,重点阐述了建立体育从乐部 高校果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的最好方式,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活动中,体育俱乐部将中主导地位,从而带动校园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安徽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特征,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现较好,但实际参与人数少;参与项目单一、锻炼场地紧张以及缺乏专业性指导;以合作性参与方式为主,且女生选择比例高于男生;男女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动机无明显差别;每周参与次数不固定、参与时长短以及参与强度不足,绝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表现具有明显差异。提出建议:效仿"清华现象"和"浙大现象";合理安排体育场地的使用并开发其他可用体育设施;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节,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实行学分制;实施因"性别"管理、引导。  相似文献   

8.
高校如何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加强健康体育教育是师生们关心的课题,运用文献资料对体育俱乐部的地位,功能以及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标、任务及管理方式,重点阐述了建立俱乐部是高校课余体育的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的最好方式,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活动中,体育俱乐部占主导地位,从而带动校园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是繁荣高校体育的巨大工程,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但目前多数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呈现出松散随意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指导性课余体育锻炼前后学生身体素质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繁荣高校体育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丽 《考试周刊》2012,(41):108-1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及走访询问等方法.对谢坝乡的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很不乐观.影响因素包括学校设施不完善,家庭体育锻炼教育观念不够.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经费短缺等。作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其中在参与方式上,采取自我锻炼的居多;各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种类少、规模小,特色项目普及率低;场地器材存在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加强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力度,积极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开展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及时做到保证和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中学组织实施数学课外活动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分析了数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其次,确立了开展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实施模式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以年级为单位,按学生的程度、志趣和愿望设置不同的活动小组,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最后,研究了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评价,包括对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参与数学课外活动的表现及其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从而为有关教学部门提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信息 ,为改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外教育需求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困惑,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时间在上网、游戏或无聊度过。而大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个人内涵、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课外教育活动,实地调研则被学生认为是效果最好的课外教育形式。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积极开展的舍区教育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刘丹东 《成才之路》2020,(8):128-129
开展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授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间,注重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习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或近乎真实的现实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着力突出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下的协作,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信息的转化和储存,还激发了学习者积极情感,强化学习的动机。现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了英语第二课堂的具体设计,指出为了强化认知、加快习得,应该开展有效的自主性网络学习和英语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民族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民族类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为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培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农村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创设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做学生的阅读榜样;制定阅读规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读书活动,在趣味阅读中激发活力;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或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并且每周参加2次以上,但时间偏短;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以散步和慢跑为主,其次是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篮球;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其均种数为2.5;场地不足、条件差、缺少体育老师辅导、生活规律性差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加强组织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活动条件、配备教师指导是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children attend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ns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a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attending only the obligatory hours of school instruction.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question of possible effects of intensity of attendance and quali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achievement in students attending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rom the end of Grade 1 to the end of Grade 3. This wa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 sample of N = 295 students in the first years of school at 35 primary schools in the German-speaking part of Switzer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tendanc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chievement. Students who attend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nsively in Grade 1, students who attended high-qualit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especially those who did both, had greate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