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析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价值与审美表现,对展现中国美术时代精神与构建国际化形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了综合材料的绘画表现价值及其文化属性,并从材料的表现功能、精神内涵的表达以及绘画意义的探寻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其审美表现,并以此说明了综合材料绘画承载着文化环境转变与思想观念变迁的精神内涵,通过利用和强化材料的表现力,塑造符合材料特性的新的形式语言,拓展新的艺术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艺术发展的新趋势,综合绘画艺术从传统的观念思维中走出来,经历了各种潮流的变迁,以多元格局展现在人们面前.综合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它标志的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综合绘画将各种绘画材料混合运用,使其独特的表现力在对比之中更为鲜明,为综合绘画的表现和新语言的形成拓宽了道路.综合绘画对当代绘画艺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我国艺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但绘画方面去受到了现代审美理念的制约,画家在进行传统绘画时,需要深度发掘画面表达形式并对绘画采用的材料进行全新探究,以保障艺术领域中的绘画行业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形式。而目前艺术领域的实际发展中,绘画设计已经开始逐渐应用综合材料绘画这一新兴模式,能够为画家创作出优质画作起到良好的帮助。本文主要阐述简要分析综合材料绘画,并研讨其在艺术领域中如何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相对传统画种而言,综合材料绘画尚属于年轻的绘画样式,却备受大家关注和青睐。媒材是综合绘画表现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位专注于材料实验和研究的创作者,无不希望利用材料的综合属性,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艺术理念。通过分析媒材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绘画材料学方面依次分析了媒材的物理特性、表达空间、表现手法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材料综合和语言转换呈现新的绘画精神,达到媒材和艺术理念的和谐统一,是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艺术时代背景下,美术材料的运用不再是单一材料的创作形式,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作品的材料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本文从四方面对材料与绘画进行论述,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6.
综合材料和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综合绘画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述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美术史上,往往将高更的绘画产生的时序与时代背景为基点定为后期印象派或者是后于印象派的近现代绘画风格,这并不准确.事实上,真正能够代表高更艺术风格的绘画则是直觉综合主义绘画风格.本文从高更的生活阅历、艺术思想、绘画作品等方面剖析了高更的直觉综合主义画风的概念、形成过程、本质特征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我国多元化艺术的发展,绘画方式逐渐增多[1]。作为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肌理,也成为绘画艺术独有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美术教师开始重视在儿童画创作方面让孩子进行更多绘画尝试[2]。这就意味着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将多样绘画方式应用在儿童画教学课堂中。1.肌理从肌理形成方式来讲,肌理可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  相似文献   

9.
薛勇 《华章》2011,(12)
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新的材质和技法在绘画中应用,从而在传统的审美基础上新的艺术形式得到开拓和表现.文章从材质的绘画中的表现力、材质特性的感受与体验以及综合绘画的探索与实验三方面对综合绘画中材质语言进行了探究,以供广大绘画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合材料作为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段,以其特有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打破了传统绘画材料表现的局限,拓展了绘画艺术的表现空间。在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和利用。围绕材料的基本属性,对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形式与语言问题进行阐述。强调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内在需要是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史秀娜 《教学与管理》2012,(15):101-102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开设综合绘画课程的必要性自二十世纪初期现代艺术出现伊始,对于绘画材料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就在进行之中,并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综合绘画已经成为西方架上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毕加索使用拼贴方法后,博伊斯、基弗、塔皮埃斯等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使得综合绘画达到  相似文献   

12.
段毅丹 《考试周刊》2010,(29):49-49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3.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运笔、达意和运笔技法所含的画家个人特征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的问题。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而对中国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形、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一关于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起源,可以从我国古代有关记载中考察奴隶社会时期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周礼·考工记》中曰“凡画绘之事,后素功。”“绘”指涂颜色,“画”指画线条。“画”与“绘”的区别,有…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是一位从中国最高纬度的黑土地上走来的女作家,她以绚烂而平淡的笔触和悲悯的女性情怀描画了自然、人生的画卷.迟子建画面感强烈的作品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内在关联,她与米勒一样钟情于表现底层小人物,与梵高一样执著于强烈的情感表达,与高更一样在对现代文明的逃离中寻找着理想的精神家园.迟子建的创作不断从西方绘画艺术中汲取着灵感,西方绘画艺术对迟子建的影响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多层绘画"表现手法,利用综合材料创作"创意图层"分别从三个方面开展综合材料儿童绘画拓展课程:利用材料多样性作"创意图层",展现作品艺术魅力;利用地方资源,结合历史人文;校外拓展,融入生活。以"材料"为变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创新思维,并利用"多层绘画"表现方法解决小学阶段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倩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70-71,74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书画形式的融合和书画精神的融合。这一艺术倾向虽然在当时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它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运笔、达意和运笔技法所含的画家个人特征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的问题。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而对中国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形、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玮 《文教资料》2008,(17):58-60
21世纪影像成为创作的主要媒材,影像艺术对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影像艺术的挑战,绘画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来充实丰富自己的面貌.一方面,绘画要转变传统的既定观念.另一方面,绘画材料的运用要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这样绘画将永远不会被影像艺术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纸张是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除了传统的作为艺术作品的载体的功能之外,在现代综合绘画作品中,纸张还成为了画面内容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几种在综合材料绘画中使用“纸”材质创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构成绘画艺术不同的特性。中国的绘画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相对稳定。相对其他材料和工具而言,胶和矾这两种材料并不太受人重视,但它们却和中国的绘画艺术紧密联系,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