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金圣叹的研究先是集中于对其政治思想的评断,即他腰斩《水浒》、对《西厢记》中情欲的大力歌颂,以及《杜诗解》中所表现的忠君思想研究,判断其究竟是反动文人还是民主斗士。继而,鉴于金圣叹对《水浒》、《西厢》的评解形成了小说、戏曲评点的完备格式,又对金圣叹的小说、戏曲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而对于金圣叹的诗歌理论,较少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功过一直是文艺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从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思想基础及金本与全本《水浒》思想内容到艺术成就的比较,认为金本所以几百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就在于它保留了《水浒传》的精华部分.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是有过而是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6,(4):59-61
五场壮剧《螺蛳姑娘》从民间传说提炼、升华走上艺术殿堂成为壮剧的艺术珍品进而华丽转身再回归民间在坡芽村成为现实,是想对"艺术来源于民间再回归民间"的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发现"守住乡土的理念不可淡漠""退休老人的余热应该发挥""全民参与的热情不应忽视""团结协作的意识必须增强""民俗活动的平台不能放弃"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五项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过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剧《西厢记》,金圣叹也是作为小说、“案头书”来批评的,而不去涉及它的剧本、演出方面。对《西厢记》精到的批评,成为彰显和研究金圣叹思想、批评理论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逻辑演进中,先后出现了“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三大体系。清初评点大家金圣叹所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叙事理论体系”的代表。“金批西厢”的主要成就,首先是金圣叹对《西厢记》反对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必至之情”的进步民主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其次是金圣叹从审美的高度,从戏曲创作规律方面,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对戏曲艺术评点的重点,主要是戏曲人物的塑造、戏曲情节结构的规范和戏曲语言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过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剧《西厢记》,金圣叹也是作为小说、“案头书”来批评的,而不去涉及它的剧本、演出方面。对《西厢记》精到的批评,成为彰显和研究金圣叹思想、批评理论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列王实甫的《西厢记》(下称王西厢)为“六才子书”之一,并以奇特独到的见识,批点文章的妙秘。他删去《西厢记》的第五本,使原剧从夫荣妻贵大团圆的庸俗喜剧提升为崔张在门阀制度压迫下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古典悲剧。他还增删改定了王西厢的宾白唱词,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情感抒发更加浓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专门写了评金圣叹的文章,叫做《谈金圣叹》。鲁迅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金圣叹把《水浒》搞成“断尾巴蜻蜒”,这样一来,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也就显得较隐晦,宋江的叛徒嘴脸也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使历代统治阶级机会主义头子,更能利用宋江这个投降主义的典型来欺骗人民,腐蚀革命。金圣叹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又以什么手法来肢解《水浒》呢?金圣叹,明末清初的反动封建文人,苏州人,又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号。他一生没有做过官,连补一个秀才也曾被黜革,但他是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是一个顽固的地主阶级分子。在他的一生中,为了宣扬反动儒学,曾呕心呖血地评注了所谓六才子书,他以《离骚》为第一才子书,《庄子》为第二才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通过对这些书的评点,来鼓吹孔丘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人之道。他自以为是孔丘之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曲《西厢记》,金圣叹是作为叙事文体来看待和批评的,其精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批评理论对戏曲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为戏曲打开新的视野;金圣叹从文本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修改使其获得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3.
《宝剑记》以其鲜明的忠奸立场被世人誉为忠奸剧的典型代表,而它在时事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宝剑记》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时事化倾向十分明显。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宝剑记》是时事剧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金圣叹对《水浒》《西厢记》的局部修改,探究金圣叹的小说叙事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薇 《考试周刊》2009,(19):12-13
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不仅将其视为“天地妙文”,充分肯定了《西厢记》的文学价值,同时对西厢的删改也堪称是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一次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孟称舜戏曲创作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代表作《娇红记》。从文学、思想、时代等多角度诠释《娇红记》传奇成了研究孟称舜戏曲作品的热点,由于孟称舜的戏曲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此仅对《娇红记》传奇进行单一的研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揭示孟称舜的创作思想。文章试图把孟称舜的五种爱情剧联系起来分析考察,揭示孟称舜爱情剧创作前后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不仅被金圣叹视为第五才子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并称,而且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批过程中,同样将其评点的文字变成为才子所读,而与一般贩夫走卒的读者绝缘的文字。从形式上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的创立与改造及内容上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相似文献   

18.
大型纪实电艰剧《震撼世界的七日》成为“5.12”汶川大地震后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一部剧作,这是纪实性电视剧独特的魅力使然。在历史意义、纪实性与艺术性、情感层次的释放方面,它拥有自己的美学追求。从我国电视剧萌芽初期的《党救活了他》,到今天的《震撼世界的七日》,纪实剧就像是一棵常青树,长久地焕发着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从金圣叹对《西厢记》的批改和评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兼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批评家的形象,也正因为金圣叹的这种复杂的、矛盾的思想,造就了他倜傥不群、至情至性的性格。同时,只有了解了金圣叹的思想和性格,才能更好地解读金批本《西厢记》。  相似文献   

20.
腰斩《水浒》的金圣叹,过去有许多人吹捧过。买办文人胡适,就把金圣叹誉为“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解放以后,仍有人把金批《水浒》捧为“最佳版本”,并说金圣叹“生得无愧清白,死的尤为壮烈”。然而,鲁迅早就写过《谈金圣叹》一文,指出“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这是对金圣叹及其腰斩《水浒》的深刻批判。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批判金圣叹其人其行,不妨为他写个小传,看看这个号称“狂生”“怪杰”的人,究竟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