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金属硝酸盐、稀土氧化物和乙酸锰为原料,用燃烧法合成了Ce3+、Tb3+、Mn2+共激活的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在Ce3+和Tb3+共激活的铝酸盐体系中掺入Mn2+后,发射峰中出现锰的特征峰.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对Mn2+发光和最佳掺杂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了不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代替Mg2+时,对Mn2+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新型单相Ce3+,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3+和Tb3+可以有效地替代KY(CO3)2晶格中的Y3+,合成新型稀土掺杂的KY(CO3)2...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e3+:ZnO - Al2O3 - SiO2(ZAS)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系统研究了铈离子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析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nm的ZnAl2O4尖晶石纳米晶;ZAS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峰值位于381nm,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当Ce3+掺杂浓度为3%时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Ce(NO3)3·6H2O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结构导向剂和碳源,用固相法在有氧环境和低温条件下,制备Ce O2@C纳米核壳结构.XRD、FESEM和TEM分析表明,产物粒径在10~30 nm,并且具有一定的多面体外形,表面碳层约2 nm.结果表明,利用SDS的—SO4-基团和Ce3+的键合作用,能够诱导Ce O2的有序生长,形成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5.
时稀土氧化物CeO2掺杂的BaTiO3系统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TiO3陶瓷中掺杂CeO2会产生细晶效应、介电常数增大以及介电损耗减小等现象.由X射线衍射仪(XRD)计算可知,c轴变长,a轴变短,增强Ti4+自发极化强度,因而介电常数有所提高.由于Ce4+离子进行A位取代,Ce4+离子半径(0.103 nm)小于Ba2+离子半径(0.135 nm),导致晶格常数有所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掺杂CeO2的摩尔分数为0.5%的BaTiO3陶瓷在1 240℃下烧成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室温介电常数ε25℃a≈3 160,介电损耗≈0.9%,-55℃到125℃范围内最大电容量变化率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Ce4+为催化剂合成乙酸环己酯的反应,在反应温度分别为100℃、110℃、120℃下,测出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并与无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乙酸环己酯反应的活化能及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酯化反应的优化合成条件是:乙酸用量为0.262 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1.0g,带水剂环己烷的加入量为12mL.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TiO2/Ce4+可使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降低,是合成乙酸环己酯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峰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mA·cm-2。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高稳定性的电接触材料,向Ag-Mg-Ni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Ce、Y,研究稀土元素对内氧化型银镁镍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电阻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Ce、Y后的内氧化银镁镍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电阻率略有升高。相对于Y元素,Ce元素的添加使合金强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 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 离子,使得Tb3 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 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 离子,使得Tb3 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偶氮水杨醛的酰腙类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和Mg2+等12种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8/2)的含水体系中,对Cu2+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且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说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u2+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锰酸锂正极材料性能,设计了铈(Ce)掺杂的Li2[Mn((1-x))Cex]O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掺杂量(x=0,0.5%,1%,1.5%)的Li2[Mn((1-x))Cex]O3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e不影响Li2MnO3的晶体类型和宏观形貌,可以增加Li2MnO3的反应活性,提高锂离子扩散系数.用Ce掺杂高容量的层状Li2MnO3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当掺杂量x=0.5%时,首次充电容量最高,达到69.4 mAh/g,且稳定循环50圈.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硝酸铈与丙氨酸的稀土氨基酸配合物Ce(Ala)4(NO3)3·H2O(s)。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在298.15K测定了Ce(Ala)4(NO3)3·H2O(s)在水中的溶解焓△aHm=-3.268±0.022kJ·mol^-1,并计算出配离子Ce(Ala)4^3+(aq)在298.15K时的标准生成焓△fHm^θ[Ce(Ala)4^3+,aq,298.15K]=-3030.9kJ·mo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氢卟吩e6光动力疗法(Ce6-PD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阐明Ce6-PD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e6在TPC-1细胞中的定位。不同浓度Ce6-PDT处理TPC-1细胞后,CCK8检测法检测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Ce6主要定位在TPC-1细胞的胞质内。Ce6-PDT可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Ce6-PDT能引起TPC-1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结论 Ce6-PDT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TPC-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材上Fe3+转化成Fe2+的实验操作是向2mL1mol/L的FeCl3溶液中滴加3滴稀盐 酸,再加入少量还原性铁粉,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这种做法有两点缺陷:一是加少量 铁粉无法保证Fe3+完全转化成Fe2+;二是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较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 象需较长的时间。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 1.向4mL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5滴稀盐酸,再加入1/4角匙(稍过量)的还原性 铁粉;  相似文献   

17.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材(P32)页实验2-7: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粉末,结果表明:加入NaHCO3的试管产生CO2较快.原因是NaHCO3与盐酸反应为HCO3-+H+=CO2↑+H2O;而Na2CO3与盐酸反应分两个阶段:CO32-+H+=HCO3-;HCO3-+H+=CO2↑+H2O.这一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相似文献   

18.
一道有关氢氧化铝的习题的深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道关于Mg2+和A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流行习题进行了科学性剖析和真实性分析,指出了这类习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氢氧化铝在水中有如下平衡关系:加入酸后,H+与Al(OH)3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H2O,平衡从上向下、从左向右移动,固体Al(OH)3逐渐减少;加入碱后,OH-与Al(OH)3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平衡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移动,固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装置如下图2 实验操作  按图所示装置加好药品 ,先在右边小试管中加入数滴稀盐酸 ,后在左边小试管中加入数滴浓硫酸。3 实验现象  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内壁出现淡黄色固体。4 反应原理FeS + 2HCl=FeCl2 +H2 S↑Na2 SO3 +H2 SO4=Na2 SO4+SO2 ↑ +H2 O2H2 S +SO2 =3S + 2H2 OH2 S +Pb (CH3 COO ) 2 =PbS↓ +2CH3 COOH5 实验特点5 1 微型 :装置小巧、节约药品。5 2 简便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时间短、现象明显。5 3 安全 :无有毒气体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